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产业  -> 正文

景宁畲族小村的“活化”实验

2018年08月21日 16:03:35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

  一到景宁,便听说有个人气爆棚的“畲家田园综合体”。开业以来,参观、考察的人络绎不绝,许多上海、杭州等地的游客慕名而至。它坐落在鹤溪街道东弄村的山坡上,是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创建试点项目。

  传统畲寨会是什么样子?一个“无中生有”的项目如何适应乡村的肌理?村民能适应乡村的新变化吗?8月中旬,我们上山一探究竟。

  下午4时,到达高20余米的畲寨寨门时,穿着蓝色畲族服装、头戴银饰的解说员叶文晶已在等候。这位去年从杭州宋城辞职回乡的年轻姑娘,脸上满是笑容。阳光打在她身后的山坡上,映照出明亮的绿意。

  “接下来就请跟着我,一起揭开东弄的面纱吧。”叶文晶俏皮地说。

  东弄村是景宁典型的畲族村庄,距县城7公里,海拔500余米,因谷深如弄而得名。这里的民居瓦顶土壁、依山而建,一条山涧贯穿全村,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田园风光。全村426人、156户,大部分农户从事茶叶、菌菇、石蛙等种养殖工作,村里至今保留着传统农耕生活习俗,还拥有畲族彩带、畲族歌舞、三月三婚嫁等11个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传统有时也意味着守旧。“我们这代人想法和父辈不一样了,不安于守山,也种不好地。”叶文晶告诉我们,这些年她亲眼看着许多村民因畲族彩带、歌舞难以创造收益而放弃学习,看着村民渴望增加收入却又固守传统种植方式的矛盾与纠结,也看着年轻人纷纷外出求学、工作、定居。

  在这样的变与不变中,去年10月,东弄村迎来了省财政厅、环敕木山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等工作人员一行。在景宁走访了数十个畲族村庄后,他们最终选择了具有完整村落形态、传统生活风貌的东弄村,开展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创建试点,投资3.5亿元,建成集民族风情、农耕文化和现代产业为一体的畲家特色田园。

  我们穿过畲寨寨门,沿扎着各色祈福彩带的木栈道缓缓而行。坡度超过30度的山地上,10余幢或圆形、或方形的小屋错落分布。它们的外形参照畲族寮的建造方式,用木头、树皮、茅草、竹子搭配混凝土钢结构建成,内部则依托东弄村的产业、文化形态,塑造出不同的功能。

  山脚下是香菇坊、农耕坊,展示东弄村农业生产生活场景,也作为农事体验坊迎接来往的游客。往上是三层的畲家农创馆,艺术家的绘画、摄影作品与农民创作的石头画、扇面画分列陈设,人们希望未来这里还能成为东弄村民的文创空间。再往前是茶寮、竹寮、稻田养鱼坊、石蛙馆等等,它们与畲寨建设时特意保留的茶园、竹林、香菇棚、水稻田、菜地相互映衬,成为一副美不胜收的田园画卷。

  “原汁原味的风貌让东弄从众多村庄中脱颖而出,我们必须小心而谨慎地保护这一特色。”环敕木山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文平说,项目一期从去年11月启动,到今年7月初具雏形,时间短、任务重,但再紧赶慢赶,他们也始终坚持材料本土化、样式乡野化、功能特色化的原则,整个施工过程没有大型机械,工人与骡马穿梭于山间小路,搭建出畲寨的模样。

  “你们看,那是我们东弄的老村了。”在叶文晶的提醒下,我们抬眼望去,木质栈道的尽头,是东弄老村的41幢房屋。它们大多建于清朝末年,近年来因村民大量外出、搬迁,大部分房屋被闲置。

  “老屋准备改造成民宿吗?”夏文平否定了这一猜测。他说:“我们打算吸引景宁畲祖烧、酿酒、布鞋、畲衣等手艺人入驻,共同进行改造,一栋老屋就是一个工坊。”如果说,一期的畲寨是东弄村农耕文化的集中体现,二期的老村则是村庄特色手艺和民俗活动的集中展示,两者相连便是一座动态的乡村生产生活“博物馆”。

  眼下,项目合作方正与东弄村两委一起排摸有意向入驻的村民,并向全景宁的手工艺人发出召唤,搜集素材,起草工坊设计、手艺再生方案。

  更多的新鲜事也在乡间发生。47岁的村民蓝建英买来布匹,重拾起刺绣手艺,准备在老村开一家畲族服饰制作工坊;种了一辈子香菇的蓝小华正与村里商议,将简易菇棚改造为钢结构、自动化大棚,吸引游客采摘、体验;在丽水开饭店的村民蓝德金回到家乡,将自家房屋进行改造,开办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在杭州从事设计工作的年轻村民雷晶也回到了东弄村,入驻畲寨茶寮,创立了工作室,为景宁惠明茶设计、开发新产品……

  人们纷纷感叹,因为家乡的“活化”,自己的生活也换了一番模样。

  >记者手记

  与乡村共同生长

  毫无疑问,东弄村是特别的。卓越的生态环境、丰厚的农业资源、多元的民俗文化,为这个畲族村庄打造了一件美丽的“外衣”。但放眼浙江近2.8万个建制村,东弄村算不上独一无二。近年来的采访中,我们见过不少资源更好、条件更出色的村庄。

  为什么东弄村能让我们眼前一亮?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田园综合体项目,它激活了东弄村的发展活力,带来了新鲜的业态,进而改变了村民的观念。

  作为一个外来的项目,要做到这点,着实不易。在采访中,我们不止一次听到规划设计团队、工程施工团队与东弄村民同吃同住、围炉夜话的趣事,也不止一次看到项目工作人员与村民相谈甚欢的场景。他们将自己当做东弄村的一份子,思考乡村的未来,了解村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努力让所有人加入到改变家乡的队伍中,点亮乡村振兴的梦想。对于当地传统手工技艺、民俗文化,他们也不拘泥于一味地传承、保护,而是通过引入返乡人才、加入现代艺术群落等方式,让农耕文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风采,让村庄变得更加丰满。

  这种基于深度互动打造的项目,真正根植于乡村的土壤,并能与乡村共同生长。的确,如今的东弄村,正在成为一个展示畲族文化、田园风貌、村民美好生活的生动窗口。

  浙江日报记者沈晶晶县委报道组陈伊言

[编辑: 李伟民]
(本文来源:浙江日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