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产业  -> 正文

院士“秘籍”让萝卜白菜茁壮成长

2018年10月19日 10:37:49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

  科技日报记者唐 婷

  “院士专家工作站,如果只是图个虚名、挂个牌子,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我们合作建站,就一定要建成干实事的工作站!”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自主选育新品种(系)10余个,6个新品种通过湖北省品种审(认)定;取得专利11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颁布地方标准3项;联合培养博士后2名……这一组数据,成为了武汉市农科院“傅廷栋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以来“干实事”的生动注解。

  敞开大门传授科研方法

  故事还得从5年前说起。“在一次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在十字花科蔬菜育种上碰到一些难题,正好傅院士是油菜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利用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双方商量以‘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形式开展合作。”傅廷栋团队成员、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万正杰回忆道。

  合作开启后,傅廷栋团队的实验平台完全向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敞开大门。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下简称蔬菜所)所长蔡定军介绍,几年来,该所派多名博士、硕士到傅廷栋主持的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利用该实验室条件进行萝卜、小白菜雄性不育和自交不亲和的基础理论研究。同时院士团队还向蔬菜所输送培养优秀博士生2名,联合培养博士后2名,其中高长斌博士获得了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

  开放的不只是科研平台。在华中农业大学油菜北繁基地的学习观摩,更是让蔬菜所副所长汪爱华获益匪浅。“从田间育种到系谱选择,傅院士团队的老师们手把手地教我们,毫无保留。”汪爱华说道。

  翻出一本写着“2016秋季播种计划表”的小册子,汪爱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是她从北繁基地工作“秘籍”中学来的。过去,蔬菜所做田间育种时,记录不系统,不太注重编号管理。在北繁基地,汪爱华看见,每一棵苗从来源到生长情况都被详细记录在播种计划表上。很快,她便将这一科研方法“移植”到蔬菜所科研工作中。

  无间的合作,帮助蔬菜所在分子水平的育种研究上取得一系列进展。蔡定军介绍,在傅廷栋院士团队支持下,蔬菜所已完成了小白菜、萝卜等相关功能基因的分子标记开发,并建立了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比如,通过对小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遗传研究,发现了雄性不育单株,选育出了稳定的两用系,并对不育系中的不育基因进行了基因定位,可为品种选育提供分子标记”。

  成果有了更大展示平台

  与此同时,在应用研究上,傅廷栋院士团队也竭力为蔬菜所提供指导。异花授粉作物白菜、萝卜雄性不育系花蕾黄化、多代回交后出现的“不亲和”现象等,是十字花科蔬菜育种中令人挠头的难题。“为此,我们多次请教傅院士团队,并在他们的科学指导下,开展种质资源的改良工作。”蔬菜所副所长周国林介绍。

  针对白菜、萝卜等雄性不育系“黄化”和“不亲和”现象,傅廷栋团队结合油菜育种实践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其根源在于不育系和对应的保持系多世代回交,雄性不育系后代容易产生退化现象,建议他们更换同类型保持系,将不育系提纯复壮。”万正杰说道。

  育成新品种只是个开始,想要让研发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还离不开推广应用。据统计,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5年以来,推广叶用芥菜、系列优质小白菜、萝卜、红菜薹新品种种子5万公斤,推广面积50多万亩,创经济效益200多万元,社会效益显著。

  合作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只有共赢才能将合作推向深入持久。在万正杰看来,通过和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的深入合作,促进了傅廷栋院士团队的科研成果转化。

  “受场地等因素限制,过去我们的成果在栽培示范方面所做的工作有限。而武汉市农科院有很多栽培示范基地,借助他们的示范基地,我们的成果有了更大的展示平台。”万正杰表示,和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的合作,使他们更多地走进生产一线,更好地进行科研成果的示范推广。

[编辑: 李伟民]
(本文来源:科技日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