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创新  -> 正文

鲲鹏展翅搏长天

——宁波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2019年11月29日 10:04:38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
宁波市最重要的创新资源集聚平台——宁波研发园
宁波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
永新光学生产场景
激智科技生产车间
宁波新材料联合研究院研发人员试验场景
       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对宁波国家高新区来说,这个支点就是科技创新。

  11月27日,宁波国家高新区首个创新发展指数“鲲鹏指数”正式发布,这为引导高新区加快实现新的跨越,推动园区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提供了“晴雨表”和“风向标”。

  从二十世纪末设立到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并稳居“国家队”第一方阵,再到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跻身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大平台,20年来,宁波国家高新区通过创新驱动走出了一条扶摇直上的高质量发展路线。

  “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我们始终有一股劲,要成为科技创新的‘辐射源’,让这片活力迸发、动能强劲的区域实现一个又一个‘高’和‘新’的跨越。”谈及发展之道,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黄利琴如是说。

  □本报记者 陈路漫 通讯员 秦羽

  造一座新城  创新基因根植甬江畔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宁波市以科技、人才为支点,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

  1999年7月,宁波市委、市政府在原甬江新区和科技工业园区合并的基础上成立了宁波市科技园区,这是当时宁波新一轮城市发展的中心区域。科技园区是宁波科教兴市“一号工程”的重要载体,就是要以研究开发、创业孵化和科技创新为重点,建设集研究开发、创业孵化、都市型特色产业、科技商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科技新城。可以说,宁波市科技园区就是带着创新基因孕育而生的。

  此后的8年,宁波国家高新区开启了一次创业的历程,为园区初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工作是集聚创新要素。”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林贻泉表示,通过前面8年的“一次创业”,园区得以集聚中国兵器科学院宁波分园、中科院宁波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院等各类研发机构140多家,永新光学、升谱光电等科技型企业700余家,吸纳了各类人才2万多名。

  凭借前期积攒的实力,2007年,园区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成为新世纪首个实现“国家级”跃升的省级高新区,也成为当时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载体和长三角南翼的科技创新基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寄语宁波国家高新区要“鲲鹏展翅搏长天”。

  站上“二次创业”的起跑线上,宁波国家高新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以引领辐射宁波市转型升级为目标,集聚了当时全市60%的市级以上研发机构,以研发园为主要载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创新型园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建设了总面积为50万平方米的孵化器和10万平方米的加速器,初步形成了以创业中心为引领、覆盖全市的创业孵化网络,创业孵化能力大幅提升;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以现代服务业为重要支撑的产业格局,区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软环境不断完善,政策高地效应逐步彰显,高新区辐射带动初见成效。

  6年后,创新引领的使命再次落到宁波国家高新区的肩膀上——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宁波新材料科技城,这是浙江省和宁波市着眼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立足宁波城市特色和比较优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按照“四区一中心”的功能定位和“一城多园”的空间布局,宁波国家高新区陆续编制了《宁波新材料科技城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总体规划》和《宁波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三大规划,开工建设了宁波新材料(国际)创新中心和宁波新材料联合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拓宽新材料领域人才、项目的引入渠道,并按照科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加快推进科技城整体开发建设。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的“升级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展现国家创新版图的重要载体,是现阶段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抓手。抢抓这一机遇,宁波国家高新区自2013年开始就为跻身这一平台而努力。2018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园区由此开启了“3.0时代”——在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集聚等科技创新体制瓶颈突破的问题上,根据自身条件和基础先行先试。

  一年多来,宁波国家高新区出台了“黄金八条”,政策涵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高端研发机构引进、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成果转化、国际科技合作、科技型初创企业发展、自主创新产品首购首用、创新创业投融资等八个方面,为创新创业再深化加码。仅去年,宁波国家高新区“黄金八条”近3亿元政策扶持就惠及企业(人才)600余家(个)。

  不仅如此,高新区还对“一区多园”进行优化提升,形成了“一区十园”的格局。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育一方产业  梯队化企业筑牢发展之基

  在德国、美国等国建研发机构,在匈牙利、日本等设置安全系统工厂……十余年间,均胜电子从宁波国家高新区出发驶向全球,从一家汽车功能件为主的零部件生产企业成长为全球智能汽车电子与汽车安全领域的隐形冠军。于不久前结束的第五届世界浙商大会上,首次评选了15家浙江“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均胜电子赫然在列。

  潜心光学仪器创新二十载,永新光学成为世界显微镜领域仅次于莱卡、蔡司、奥林巴斯和尼康的中国企业,生产的镜头搭载“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寄意星空,并助力“嫦娥四号”传回月球背面首张图片。今年3月,由永新光学代表中国主导编制的国际标准ISO9345正式出版,填补了我国在显微镜领域主导编制国际标准的空白。

  专攻一节电池65年,双鹿从“弄堂作坊”起步,经历3次技术蜕变、无数次产品升级,最终成长为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碱性电池生产基地,成为宁波工业的“常青树”。如今,双鹿拥有各项专利约200项,在IEC国际标准修订中拥有十足的话语权,在全球的碱性电池行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宁波国家高新区,越来越多行业领先企业成长的故事在不断上演。这些成功故事的背后,不仅有企业的自我颠覆、自我革新,也离不开高新区管委会“厚植沃土兴茂林”。

  为树强扶优创新型企业,宁波国家高新区将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精准医疗等新经济领域内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型企业分为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初创示范企业三类,通过创新型企业梯队的培育,加快集聚一批能引领产业新业态升级以及产业技术变革的创新型群体。目前,高新区已有53家创新型示范培育企业,其中23家为初创示范培育企业,30家为瞪羚培育企业。管委会对入选企业给予项目配套支持、金融支持、财政扶持、引导投资、要素保障等政策扶持。

  在这一系列的支持、引导下,永新光学、激智科技、赛尔富电子等3家企业入围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路宝科技、欧尼克、经纬数控、赛耐比等4家企业入选2018年浙江省“隐形冠军”培育企业名单;中银、路宝两家企业入选宁波市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赛尔富、思进、电工合金、圣瑞思等4家企业入选宁波市第二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名单。

  如今,宁波国家高新区以新材料、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和科技服务业为核心,园区产业结构得到全面优化,一、二、三产占比分别为0.5%、37.5%、62%,战略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总产业70%以上,产业结构布局合理。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9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占到销售总收入的67%,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园区产业的中坚力量。目前,高新区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70.8%,研发投入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有到26家,成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兴一域科技  自主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家研发中心每年的专利申请量超过了100件,今年的研发投入将高达1亿元,它就是TCL通讯宁波研发中心。随着研发项目的增多、创新力度的增强,明年研究院的研发投入将达到1.4亿元左右。

  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超过销售额的10%,徳塔森特在模块化数据中心领域技术上不断突破,已获得相关国家专利100多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0多项。

  专门制定了专利战略,并将其纳入技术进步和现代企业制度规划,赛尔富的员工获得发明专利,可获公司1万元的专项奖励……

  企业创新发展,离不开平台助力,更需要政策加码。目前,宁波国家高新区以宁波研发园、兵科院宁波分院、宁波软件园、宁波新材料联合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为依托,集聚了全市三分之一的重点研发机构、三分之二的检测认证机构和二分之一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涵盖新材料、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为宁波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的研发和科技支撑。具有重大突破性的自创区“黄金八条”政策更是从“4个1000万”支持高层次人才创业、“3个5000万”支持高端研发机构引进、设立单项最高1000万元的区级重大科技专项等八个方面大力度推动创新创业。

  高举“创新驱动”发展大旗,牢记“科技兴区”重要使命,宁波国家高新区集聚高端创新资源、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提升科技创新能级,打造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如今,高新区已成为“新生代”国家级高新区的排头兵: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超过7%,年均增长20%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2件,发明专利申请数年均增幅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90.4%和48.3%,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规上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2%;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220家,创新型初创企业近1300家,年均增幅超44%,增速连续2年居全市第一。

  依托创新高地优势,近年来,宁波国家高新区先后向宁波及周边地区转移科技成果300多项,与江北区、余姚市等周边地区建立了跨区域合作机制,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聚一流人才  高新区蓄势储能再出发

  2年投产、9年上市、10年做成业界领头羊,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带动国内液晶产业链的发展……当年怀揣梦想来到宁波的张彦不曾想到,他和他的激智科技在宁波圆梦仅仅用了10年时间。如今,随着量子点光学薄膜等前沿技术的成功研发,张彦的梦想依然在继续。

  从事应用技术方向的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徐耀被高新区人才计划引进后,一直致力于溶胶凝胶法镀膜的产业化,目前已经建设了4条生产线……

  “惟甬有才”,于斯为盛!

  为了让更多人才“落地生根”,宁波国家高新区不断完善各类孵化培育平台。目前,全区拥有各类孵化机构27家,其中省级以上11家,国家级8家,总面积超过118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加速器11家;众创空间49家,其中科技部备案的11家。通过这些孵化培育平台,一条完整的“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化”的创新创业链条日益完善。

  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宁波软件园建设目标,高新区不断完善区域领军人才及团队引育政策体系,实施“搭台”“汇智”工程。同时,依托大院大所搭建引才平台,加快诺丁汉大学宁波新材料研究院建设,强化宁波新材料联合研究院建设,引进宁波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与此同时,高新区实施“高新精英系列计划”“全球新材料行业大赛”“天使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三大引才工程,以“高新精英计划”“高新精英资本引才计划”“高新精英软件人才引进计划”加速高层次人才引进。每年安排过亿资金作为人才专项经费,加强人才政策支撑和服务力度。近年来,高新区先后出台人才科技专项政策近20项,以“1个最优”“3个5000”“2个2000”“4个1000”的重磅政策给予人才创新创业项目鼎力支持。

  目前,宁波国家高新区已集聚各类人才8万余名,其中,海内外院士16名,市级及以上计划人才500余名,海外人才1700余名,硕博以上高学历人才8000余名,省级及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6个。

  “未来有多少可能性,要看创新意愿有多大、创新潜力有多强。”黄利琴表示,结合区域发展短板,宁波国家高新区立足长远,放眼未来,将继续着力做好引进大院大所和领军型人才为主要内容的“栽树工程”,为宁波的高质量发展储备新动能。

[编辑: 王姝]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