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论坛新帖  -> 正文

打了疫苗,就一定不会得流感了吗?

2019年12月26日 15:40:26 来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作者:

  今年的冬天不太冷,但是流感的高峰仍然如期而至,可以说“虽迟但到”。

  很多人在咨询时,

  发出了这样的几个疑问:

  对付流感,不打疫苗就一定不行?

  我身边很多人也没有接种流感疫苗,也没事啊。

  我身边也有人打了流感疫苗,但还是得了流感啊。

  发热咳嗽就要隔离48小时,太影响工作了...

  我以前得了流感,一直喝热水就搞定了,为什么现在要吃你们说的抗病毒药?

  这么多问题,今天就让我们来试着解释下。

  问题一

  流感疫苗是什么?

  每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都会根据去年的全球流感疫情情况,来分析预测今年会有哪些流感毒株流行。然后各国会根据WHO的建议,制作相应的疫苗。

  例如大家会发现,今年的流感疫苗从三价升级为四价。这就是国家根据去年流感病毒流行的情况,在原有的三种型别病毒成分基础上,新添加了乙型Yamagata系的流感病毒成分。

  新的四价疫苗所覆盖的四种亚型是最常见的流感病毒,90%以上的流感都是由这四种病毒引起的。可以说,接种四价流感疫苗后可预防90%的流感。

  问题二

  流感疫苗一定管用?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经过证实的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但是,这句话其实包含2层意思。

  一是相对于其他各种方法,目前人类暂时没有更好的措施了;

  二是虽然流感疫苗“尽力了”,但是也有扛不住的时候。在问题一中我们解释了现在我国新上的流感疫苗可以预防90%的流感,但是如果你感染的流感病毒不凑巧正好不是这四种病毒里面的,那么即便接种了流感疫苗,还是有可能会得流感的。

  (2004-2018年,美国人群研究结果)

  上面这张图是美国疾控中心发布的连续10多年的数据。从这张图可以看到,疫苗肯定是起保护作用了,只不过有时候保护的效果没有那么突出,在某一些年份显得没有那么“管用”。

  大家看,保护效果在10-60%间波动,这是说打了流感疫苗和不打流感疫苗相比,感染风险出现了下降。越接近于100%说明保护效果越好。

  问题三

  不打流感疫苗就不行?

  前面说过了,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是每年接种流感疫苗,那么肯定还有一些措施,虽然没有那么特别有效,但从流感病毒的传播环节上减少暴露风险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明确指出:

  采取日常防护措施

  也可以有效减少流感的感染和传播,

  包括: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患者应居家隔离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对于学校来说,这点太重要了!近期学校的流感病例较多,请积极配合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的调查和听从处置建议】

  流感样症状患者去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问题四

  处方药有副作用,

  我万一得了流感能不能只喝水?

  可以啊,很多人得了流感就多喝热水,一个礼拜照样原地满血复活。

  可是,你怎么能够知道自己会不会发生并发症呢?

  针对流感病毒已经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它的早期使用能够降低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风险,还是风险。

  一般来说老弱病幼孕这五类人群是高危人群,他们若感染了流感病毒,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但是并不是年轻力壮就不需要吃药了。非重症且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在发病48 h 内,在评价风险和收益后,也可考虑抗病毒治疗。

  当然,你坚决不吃药,决定光喝水,大概率也能康复,但是我们反复讲的风险,风险,有了抗病毒药物,能够降低肺炎、脑炎等并发症风险。

  总结下今天的内容

  对付流感,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措施;不打疫苗也行,感染风险增加。

  卫生防病措施也能起到一定的阻断流感流行的效果;不能严格采取也行,也是增加自己被感染风险,甚至是增加流行的风险。

  真得了流感,不想吃抗病毒药,多喝水也行,就是并发症风险更高点。

  所以,疫苗、抗病毒药物、卫生防病措施,实质上都是在尽可能降低流行风险、感染风险以及发病后的并发症风险。

  你做得越多,感染流感、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越低。

  如果啥都不做,那就一起期待

  来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编辑: 胡恩华]
(本文来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