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创新  -> 正文

短视频战“疫”,何以在大学生中盛行?

2020年03月24日 14:11:00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付曦地

  全民战疫,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期间,“宅”在家的大学生,虽不在战疫第一线,但不少学生参加了各种社区志愿者活动。“不在第一现场”,并未妨碍大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抗疫,比如,使用短视频。

  “现在网上短视频满天飞,我一般前10秒就能决定有没有理由看下去。可是网安学院大一学生王文康制作的战疫短视频,尽管长我却能一口气看完。‘牵扯’我的,恐怕就是片中流淌的炽热感情,和埋在叙事流中的缜密逻辑。花四十多个小时制作一个短视频,其中的深厚情怀,不言而喻。”杭电网安学院团委书记徐诚说。

王文康同学自制战疫短视频

     “我很欣慰,战疫期间,学校以王文康为代表的学生们,创作了那么多的相关短视频,说明他们虽然宅在家,但心与祖国、人民完全在一起,”杭电党委委员、宣传部长戚明钧说,短视频战“疫”在大学生中流行,给高校学生思政及新媒体等方面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思考空间。

       好比曾经的“写散文写诗”

     “这些孩子太可爱了,他们玩着玩着,居然玩出了很‘高级’的东西。”杭电经济学院团委书记陈方圆说。

       经济学院18经济学一个班的学生,在疫情最凶猛时期,相约做一个短视频,“为在前线战斗的人加油,表达大家对战疫胜利的信心”。不到一个星期,作品就出来了。钟兴达同学因为有音乐功底,且寒假一直在学编曲,于是他和一位同学联合作词作曲,写了一首名为《我看见》的歌曲,大家听了都惊呼“很好听”。其他同学也忙碌着,到网上找抗疫素材,负责唱歌、和音,以及剪辑歌曲短视频。短视频作品先在这个班,后在全校传播,还上了各大媒体,被“学习强国”平台录用。

   “从疫情发生时我们就判断,大学生未必在抗疫第一现场,但他们可以用自己喜欢、擅长的方式,参加抗疫‘第二线’、‘第三线’的工作。我们和学校宣传部联合开展了‘空中朗读课’、‘我为逆行者点赞’云团课、以‘艺’战疫短视频展映等活动,为抗疫逆行者加油。像《我看见》这样的高质量作品,对大学生来说很自然,但对我们来说很惊艳,这是他们一直在玩短视频之故。”杭电团委书记王秋兰对记者说。

      那么,何以说“玩短视频对大学生而言很自然”?短视频研究专家、浙江省电视牡丹奖获得者黄佳女士分析道,现在较多00后的大学生,不少人本身就是互联网视频的粉丝,长期关注B站、抖音、快手等,甚至有自己的账号,在动漫混剪、做视频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敏锐度和使用度,这次疫情期间很多人用视频为抗疫打CALL,既是他们习惯使然,更是宅家抗疫的一股正能量。

     短视频剪辑爱好者、杭电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辅导员李赫,在疫情期间做了一档节目《疫期.赫姐时间》,传播量达数千万,她表示,“随着各种短视频平台的普及,短视频制作的门槛降低了,一部手机就能完成拍摄和剪辑,还自带转场特效、字幕。00后的大学生们,热衷做短视频纪录生活、呼应时代,就跟70、80后在学生时期写诗、写散文抒发情怀一样自然。他们乐在其中,也不经意中促成了大学生短视频成为战疫‘轻骑兵’。”

    长期研究高等教育的复旦大学博士生肖纲领认为,从大学生短视频的流行可见,社会对高校办学活动、科技进步与社会责任,以及大学生本身等方面的关注程度不断增强,这提出高校的更大开放性及高校与社会关系的重构。

     短视频,“是社交也是技能”

     家住武汉的杭电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18级学生罗盛龙,在武汉封城期间,参加了家庭所在社区的志愿活动,亲身经历了第一线的抗疫工作。尽管他之前没有做过短视频,但在深切感受到病毒的无情和对社区生活的“侵害”后,他决定边当志愿者的同时拍短视频。他拍摄剪辑的《武汉日记》,在杭电新媒体平台和浙江团省委官方微博发布。纪录片风格的短视频,在师生中影响很大。“这就是抗疫最前线”“冷峻”“深刻”等评论扑面而来。

    罗盛龙认为,现在短视频逐渐成为大众传播媒介了,不仅在大学生中影响力很大,也是父母爷爷奶奶辈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大学生们可以在抖音快手之类的平台上找到存在感、归属感,帮助自己抒发情感和思考”。

社区战疫中的罗盛龙
 

       在杭电马克思主义学院范江涛副教授看来,短视频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的“重要精神生活”。“这些年来,从QQ,到论坛、微信,再到b站抖音之类,大学生往往是最早拥抱新技术、新平台的一群人。现在大学生们不仅看,也会自己制作质量很不错的短视频。”

   “人都需要得到认同的,尤其是青年大学生,制作短视频并放在一些平台上分享,反映了他们渴望被认同的一面。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大学生制作的优质短视频频频可见,既表明他们要在重大事件中发声的愿望,也反映出他们三观很正、关心社会、很有家国情怀。”王秋兰说,本世纪初网络刚刚盛行时,杭电出现了一批应技术与平台而生的“网络歌手”。现在短视频这么火,杭电可以应此趋势,结合学校电子信息特色,多搭建平台提升学生短视频制作能力。“现在不少用人单位明确希望,所招的人除了专业能力过硬,还要在短视频上有技术而且有代表作、有爆款作品。很显然,短视频可以助力部分学生更好地成才与立业。”

                        因势利导,“良币驱逐劣币”

      应给大学生短视频展示发表平台,并做好相关引导工作。在戚明钧看来,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人。大学生从“玩网游特别是手游”,到“下意识的刷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提出新课题、新要求。“现在高校越来越重视新媒体平台建设,把平台建设好了,学生可以在上面分享好的短视频作品,这是思政工作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重要体现。高校来自基层一线的短视频,是全社会短视频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其成为全社会正能量视频资源的重要基石。”戚明钧表示。

     大学生短视频,理应成为正能量网络内容“生力军”。 肖纲领指出,技术不是万能的,高校在走出象牙塔的过程中,内涵发展仍然是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因此,高校既要顺应社会对大学办学的知情需求;也要发挥更新社会理念、引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职能。“高校要通过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思政工作,提升学生运用新媒体技术能力,加强正能量内容建设能力,促使学生的优质短视频作品脱颖而出。总之,高校短视频力量,要在全社会短视频生态中发挥好‘良币驱逐劣币’效应。”

  记者 付曦地   通讯员 程振伟 张晓琪 

[编辑: 陈嘉宜]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