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科普知识  -> 正文

头晕人群别轻易做自我“诊断”

2020年12月08日 12:04:23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宋黎胜

  天气渐冷,头晕脑胀的患者逐渐多了起来。但不少年轻人喜欢去网上搜索“头晕”的病因;而部分中老年晕友则“久病成医”,更习惯于根据自身的就诊经验去判断病情。

  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眩晕门诊,经常有头晕患者进入诊室就信心满满地说出“自我诊断”,结果却与真正的疾病相去甚远,甚至南辕北辙。

  对号入座,与最终确诊大相径庭

  “医生,你看我的颈椎病……”几天前,50多岁的张阿姨一踏进诊室就对着医生说。

  张阿姨半月来每晚躺下或起床时都会出现短暂的眩晕感,朋友凭“经验”说这是因枕头太高导致颈椎病发了。她信以为真就一直不敢垫枕头睡觉,但头晕总不见好。骨科大夫看了颈椎片觉得没那么严重就介绍她到眩晕门诊。最后她被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医生通过几个简单的翻身动作就治愈了她的头晕。

  30岁出头的小梁多次熬夜后发生严重眩晕,她上网一查,发现自己的情况和老年人的“脑供血不足”很像,于是服用了很多活血药物,但眩晕并没有减轻。最终小梁被确诊为“前庭性偏头痛”,为一种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复发性头晕疾病,与脑供血不足或血流速度变化没有任何关系。

  70多岁王大伯头晕已好几年了。每天起床后头昏沉不适,走路时特别明显。每年复查头颅磁共振报告都有“腔隙灶”,他和家人都认定头晕就是“腔隙性脑梗”造成的后遗症,害怕头晕和跌倒的担忧越来越严重,以至不敢走路。

  经眩晕门诊医生诊断,王大伯是患了“精神心理性头晕”,这是一种与情绪心理相关的平衡功能失调表现。在康复师指导下经过平衡功能训练后,现在他头晕和担忧情绪都已经大大减轻。

  科学检证,自我“诊断”符合率不足三成

  近期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推出了一种基于微信平台的头晕快速判断问卷,“晕友们”在候诊期间通过回答问卷中自己对头晕病因的判断和相关问题,就能收到专业的头晕诊断。

  眩晕门诊的主治医师施天明解释说,临床上80%的头晕病因可以通过结构化的病史信息推测出初步诊断方向,诊断问卷可以像专科医生一样进行病情分析和做出初步诊断,其准确度可高于一般的普通非专科医生。

  不到1个月,已有百余名晕友参与了这项调查,最终结果显示晕友“自助式”诊断与专业医生诊断吻合率不足三成。参与调查的晕友自我评估最常见的头晕病因排名前三位分别是“颈椎病”“脑供血不足”和“小中风”,而问卷后台系统根据晕友提供的病情信息综合分析推送的前三位诊断却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性偏头痛”和“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

  施天明表示,“晕”虽然是常见症状,但其病因诊断的专业性要求高,缺乏专业知识盲目“自助式”诊断常常有害无益,耽误治疗。

  如有以下几种情况需及时就诊

  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科主任耿昱教授提醒晕友们,问卷方式不能完全替代专科医师进行诊断,对于病情复杂或不典型的头晕病例,仍需要通过头晕专科医生来确认病因。

  耿昱提醒,头晕患者如果同时伴有以下几种情况则需要立即就诊:伴有新发或严重头痛;伴有高热(超过38℃);伴有视物重影或视物模糊不清;伴有口齿不清或突发耳聋;伴有一侧手臂或者腿部无力,或者一侧口角歪斜;伴有无法独立行走;伴有短暂性意识丧失;伴有面部或肢体麻木;伴有严重胸痛或背痛;伴有无法终止的剧烈呕吐;年龄超过60岁,曾发生过中风或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

  即使没有上述情况,如果头晕频繁发作,严重影响日常活动,也应及时就诊,明确病因和制订预防发作的治疗方案。

      宋黎胜

[编辑: 陈嘉宜]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