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银行  -> 正文

数量锐减、转让频现 严监管下地方小贷成“鸡肋”?

2021年04月28日 11:31:11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岳品瑜 刘四红

  京商报讯(记者 岳品瑜 刘四红)小贷行业萎缩形势仍在持续进行中。根据央行4月26日发布的2021年一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截至2021年3月31日,全国小贷公司数量跌破7000家至6841家,从业人员数缩水至7万人以下,且一季度贷款余额仅为8653.15亿元,降幅一度超过2020年全年。

  分地区来看,重庆市一季度贷款余额仍以1620.34亿元的高位居全国第一;次之为江苏、广东地区,贷款余额分别为764.22亿元、762.52亿元,分列全国前二、前三;此外,包括浙江、山东、四川、安徽等地区,贷款余额也均在400亿元之上。

  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全国小贷行业数据,不难发现小贷行业处于洗牌中,无论是经营数量、从业人数还是业务规模均呈现出全面下降之势。

  而从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小贷清理整顿动作来看,这一锐减趋势或仍将继续下去。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自4月以来,多地金融监管持续对辖内小贷公司进行整顿。

  4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发文称,根据相关要求及认定条件,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组织开展了“失联”“空壳”小额贷款公司排查工作,拟将73家小额贷款公司列入“失联”或“空壳”公司名单;无独有偶,4月14日,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也连发两则公告取消两家小贷公司试点资格。公告显示,两家公司主动申请退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资格,试点资格取消后,公司不得再从事小额贷款相关经营活动。

  银行业资深观察人士苏筱芮表示,小贷公司数量持续锐减,主要由监管环境与市场环境共同促成,小贷作为地方金融业态的“主力军”,固然在此前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发展中同样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空壳公司”“僵尸公司”等,甚至出现以“小贷”名义实施违法行为的情形,因此需要与时俱进开展整顿治理,以促进小贷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小贷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

  数量持续锐减的同时,不少小贷公司业务转型承压。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场上不少小贷公司股权被转让。就在阿里拍卖平台上,北京商报记者搜索“小额贷款”发现,与之相关的变卖/拍卖标的共计1289个,当前正在进行拍卖的标的包括步人集团有限公司持有诸暨市宏润小额贷款有限公司600万股股权、金华市金东区信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8%股份、象山汇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10%股权、南宁市广丰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10%股权。另从阿里拍卖平台展示的过往竞拍情况来看,多次流拍、低价抛售但无人问津的情况屡屡出现。

  有从业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感叹道,目前,地方小贷已成为公司鸡肋,严监管大环境下,在业绩增长上很难取得突破,业务也一度处于拖后腿状态。

  这一窘况从新三板小贷公司2020年业绩情况亦可窥出,从营收、净利等数据来看,大部分小贷公司2020年营收出现负增长,不少机构整体净利润为负,而其中新三板小贷“头牌”宏达小贷,也遇到营收净利连年双降、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腰斩的业绩难题。

  苏筱芮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造成这一现象既有市场原因也有监管原因,一方面,不同小贷公司盈利水平分化严重,且由于疫情等大环境影响,小贷行业整体承压;另一方面,小贷相关监管趋严,也使得部分机构萌生退意;此外,小贷面临的窘境也与其低杠杆率有关,未来小贷行业的洗牌仍将持续。

  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同样称,小贷洗牌是监管对行业乱象的梳理起了作用,强监管下,小贷公司不赚钱的同时合规压力也比较大。可以预见,行业整体规模将会继续收缩,头部公司相对占优,后续集中化趋势明显。

  针对小贷公司后续发展,苏筱芮建议道,监管的目的在于正本清源,使小贷机构回归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健康轨道,对于“害群之马”的持续清理将成为监管趋势,在驱逐“劣币”过后,预计“良币”有望迎来更多发展空间。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小贷作为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将进一步发挥“毛细血管”作用,建议从业机构深耕地域经济,充分挖掘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的需求,提升服务能力与科技水平,打造自身的特色业务。

[编辑: 王姝]
(本文来源:北京商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