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论坛新帖  -> 正文

高温热浪来袭 夏季正确用车小贴士

2021年07月16日 10:40:30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王增益

  进入7月,高温是这个时节专属标志,预计未来的这一两个月,浙江大部分时间都会出现30℃以上的高温天气。面对高温天气,如何正确用车?许多车友会认为,只要把车内的空调打理好就万事大吉了。然而,仅此是不足的,高温天气用车还容易产生自燃和爆胎等意外事故。据统计,在历年的夏季高温时节,浙江省的交通事故中,车辆爆胎和自燃的占比比其他时期增加两成左右。为此,记者咨询了浙江德汇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资深技师李师傅,让他来给大家简单提供些夏季高温需要注意的用车小贴士。

  高温自燃需警惕

  夏季是汽车自燃的易发季节,一些使用年限较长的老车,更容易存在此类隐患。一方面是由于车辆电器件及线路老化,容易导致车辆短路起火;另一方面,则是车主平时在一些不够专业的“路边摊”进行保养维修时,存在维修人员的失误或是不正当的施工造成电线短路。所以在夏季高温时节,到专业正规的4S店进行保养和检修还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车主自己也要加强车辆日常检查、保养,避免车辆长时间暴晒,特别是已经上了年份的车辆。不要在车内放置香水、打火机等易燃物品,并随车携带灭火器。要多观察车辆运行情况,防止出现夏季汽车容易见到的自燃等现象。除了一些外部因素如打火机等可能引发自燃之外,要注意检查发动机、电路和油路,看有无老化和漏油情况。特别是经过改装或加装的车辆,电路负担可能因此加重,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如果是改装过的车,尤其是车灯、音响等,更应进行全方位检查。还要及时检测车辆蓄电池,避免蓄电池的电极和内部零件在高温下氧化,导致蓄电池缺电,甚至损害发动机性能。

  正确使用空调

  在夏日的马路上,放眼望去,车主们大都紧闭车窗,享受着凉爽的空调。不过李师傅从专业的角度讲,不建议车主将空调温度开得过低。发动机怠速运转时,汽油燃烧不完全,会产生一氧化碳。一般装有空调的车辆,密封性能较好,绝大多数人在这种环境中待几个小时就会有头晕、倦怠的感觉,记忆力也会减退。同时,车内人员呼出大量二氧化碳,使车内氧气急剧减少。所以应适当调节空调工作状态,或每隔一段时间打开车窗透透气。空调内、外循环最好交替使用,车外空气好、空气质量高的时候使用外循环;车外空气差、废气多、温度高的时候可以使用内循环。

  车辆在烈日下长时间停放,上车后要先打开车窗,因为汽车暴晒一段时间后,车内部件可能会有甲醛等有毒物质挥发并残留在车内。开启空调后,打开全部车窗让新鲜空气进入,几分钟后,再关闭车窗,这样可以有效改善车内的空气质量,迅速使车内降温,热空气向上流动,而冷空气会往下流动。打开冷风后让风向朝上,可以节约能耗,制冷效果也更有效。

  车内空调的温度不要调得过低,人的肢体可能会突然变得不够灵活,进而影响正常驾驶。根据天气状况,车内空调温度可以控制在22~26℃之间。

  预防高温爆胎

  想必每一位车主在夏日行车时都有过对爆胎的担心。李师傅说,他们在夏季也时常遇到轮胎变形导致爆胎的车辆事故前来维修。所以,夏日用车前,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合理降低车胎气压。现在很多车型都配备胎压监测系统,在行车途中,也应及时检查轮胎温度和胎压,当发现温度和胎压过高时,应选择在阴凉处停车,慢慢降温。

  行驶中,要是遇到突然爆胎时,应双手紧握转向盘,松抬加速踏板,极力控制车辆直线行驶,若已有转向,也不要过度校正;应在控制住方向的情况下,轻踏制动踏板(禁止紧急制动),使车辆缓慢减速,待车速降至适当时候,平稳地将车停住,尽量将车逐渐停靠于路边为妥。发生爆胎时,千万不要在慌乱中向相反方向急转转向盘或急踏制动踏板,尽量采用“抢档”的方法,利用发动机钳制作用(俗称为发动机制动)使车辆减速;尚未控制住车速前,不要冒险使用行车制动器停车,以避免车辆横甩发生更大的险情。

  切忌穿拖鞋拒绝疲劳驾驶

  夏日里,很多女性朋友喜欢穿拖鞋,既好看,又方便凉快,有的甚至穿着拖鞋开车。其实这种做法很危险,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如果踩油门或刹车时拖鞋不跟脚,很有可能因此延误刹车时机,造成交通事故。

  这样的高温天气有时驾车很容易产生疲劳感,广大车主们一定要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尽量避开习惯睡眠时间行车。需要长途驾驶的,要给自己准备好一些提神的物品和饮料。若感觉困倦、状态不佳,请选择安全地点停车休息,但是不要在高速公路上和城市快速路上随意停车。此外,天气炎热还会引起心情烦躁,因此车主们千万不要带着情绪开车,应时刻保持冷静心态,遵守交通规则。

  最后,在夏季高温中用车,广大车主们不仅要注意正确的驾车方式,还要及时对车辆进行必要的保养维护,使车辆拥有良好的车况,保证行车安全。

  王增益

[编辑: 王姝]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