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证券  -> 正文

2021年回购规模创历史新高 有望提振港股股价

2022年01月10日 18:25:25 来源:中国基金报 作者:秦薇

  2021年无疑是港股“失落”的一年,恒生指数全年收跌14%,垫底全球主要市场。

  但不可忽略的是,近20年来规模最大的回购潮也在进行中。2021年12月31日全年,港股共有191家上市公司启动回购,扫货金额达382.46亿港元。

  这波港股回购潮,将为港股开启怎样的行情?

  2021年资讯科技、地产建筑和消费等行业,是这波回购潮的主力。

  根据恒生一级行业分类,以回购公司数量计,地产建筑行业最多,共有48家,其次是非必需消费行业(44家)和医疗保健(33家),资讯科技行最少(22家)。但从回购规模上看,资讯科技公司出手最为阔气,22家公司回购总额达122.93亿港元,远超第二名医疗保健(59.57亿港元),地产建筑行业位列第三,总回购金额为55.52亿港元。

  招商港股通核心精选基金经理王超认为,去年港股市场受互联网、教育等行业的产业政策影响,恒生指数内权重个股回撤明显,部分公司的股价已经远低于公司的内在价值,公司回购能够向市场传递出公司管理层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有利于稳定股价。

  融通核心价值基金经理张婷也持类似看法,她认为回购一方面是公司认为目前股价被低估,充分相信未来公司的发展以及把握市场反弹机会,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传递信心从而稳定市场,另外也可以改善公司基本面数据。

  “回购王”小米全年累计回购约3.4亿股,回购总额超过84亿港元。港股互联网巨头腾讯也自去年8月开始频繁回购自家股份,整个9月几乎每个交易日都在回购,累计回购558万股,耗资26亿港元。

  阿思达克数据显示,香港本土地产商在股价下跌期间频繁增持。去年7月和8月集中回购的新世界发展,以成交均价计,累计斥资约9.6亿港元回购了2602万股。李嘉诚旗下的地产旗舰长实集团也在去年6月重启回购,斥资约1.6亿港元回购315万股,此后李嘉诚及儿子李泽钜继续以个人或基金会方式增持长实集团股份。港交所数据显示,在去年12月30日最后一次增持31.55万股后,李嘉诚的持股比例已经提高至46.42%。长和也在去年3月开始频繁回购,累计回购2184万股,回购金额超12亿港元。

  进入2022年,回购潮仍在延续。1月5日,腾讯在暂停回购3个月后再次开始回购股份,斥资约2亿港元回购47万股,并在1月6日继续回购同等规模股份。京东也在2021年底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批准将授权回购额由20亿美元提高至30亿美元,并将回购期延长至2024年3月17日。

  2008年后的10年间标普500的回购总额接近5.2万亿美元,美股也在2009年开启历史最长牛市。相比之下,回购似乎尚未对港股走势带来明显的积极影响,以科技股为例,小米和腾讯的股价在去年第四季度持续走低。

  “根源主要是市场风险,特别是政策风险仍未明显出清。”张婷认为,港股市场外资具有定价权,受到中美关于中概股的双向政策打压以及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影响,外资逐步撤退;其次,部分行业受到强监管政策影响并具有持续性和传染性。

  另一方面,港股回购与美股也不尽相同。王超指出,一方面港股回购比例仍然较小,因此对股价的影响较小,另一方面港股回购意在稳定股价,而美股则是一种“分红”。“一般而言,回购规模与行业涨幅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在港股,回购和恒生指数呈负相关关系。本次回购发生在行情相对底部,意在向投资者传递信心,稳定股价。与美股回购逻辑并不相同。”

  但参考港股金融危机以来的五次回购潮,2022年港股的股价有望得到提振。

  兴业证券的研究显示,大规模的公司回购往往预示着阶段性底部,并且后续均伴随着一波上涨行情。金融危机时期港股出现了第一轮明显回购潮。2008年,恒生指数下跌48.3%,港股上市公司的回购总规模同期内达到175亿港币,在接下来的12个月(即2009年1-12月),恒生指数上涨了52%。

  另一轮规模较大的回购潮出现在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恒生指数下跌16.2%,而上市公司累计回购额达409.8亿港元。这轮回购潮之后的13个月里,恒生指数上涨49.5%,并在2018年1月突破了33000点。

  广发香港高级策略分析师郑新煌认为,基于调整后的估值和风险溢价水平,2021年恒指的下行不仅完全消化了年初时过于乐观的预期,而且已经计入了较为悲观的情绪,目前的PE和PB水平都隐含着至少9%的估值修复空间。

  经历动荡的2021年,港股整体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点。Wind数据显示,1月5日恒生指数滚动市盈率为10.53倍,处于35.46%的历史分位点,为近十年中位数附近,互联网、地产等估值调整“重灾区”已处于长期底部位置。

  从资金流向来看,港股已经初显积极信号。12月的最后一周,在“圣诞行情”的带动下,海外主动型基金逆转了此前连续五周的流出趋势,流入港股3.21亿美元。中金的数据显示,整个2021年,尽管港股表现不尽人意,但仍然吸引了639.4亿美元的海外ETF和主动型基金的流入,几乎是2020年流入规模的3倍。2021年,南向资金流入规模达4543亿港元,也创下港股通开通以来的年度第二新高。

  郑新煌认为,2022年,投资者面对互联网科技板块或许不应该过度关注所谓的“政策底”何时到来,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地认知和理解监管给行业长远发展所带来的益处,在政策落地的同时逐步打消疑虑及悲观心理,推动“情绪底”反转。他认为,考虑到板块估值在2021年遭受史诗般的调降后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后续具备较大的修复空间。

[编辑: 王航飞]
(本文来源:中国基金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