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创新  -> 正文

一次给药一周有效!浙大团队发明长效智能胰岛素

2023年12月07日 15:02:05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林洁 柯溢能

  对于数以亿计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注射胰岛素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方式。

  日前,浙江大学药学院、金华研究院顾臻教授和王金强研究员团队开发出一款长效胰岛素制剂,能够智能感知血糖的波动,动态调节胰岛素的释放率,可实现对血糖长时间的智能调控。这一成果也于12月6日刊登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生物医学工程学》上。

|打入皮下的长效智能胰岛素制剂可以在血糖升高时快速释放胰岛素,稳定血糖。

  “这种可皮下注射的制剂是一种由胰岛素和葡萄糖响应性高分子形成的白色粉末状复合物,目前在基于猪的大动物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种创新制剂显示出长效且智能响应血糖变化的胰岛素释放特性。”顾臻表示,团队正在推进临床试验的申报,未来打一次胰岛素管一周甚至在更长时间范围里安全平稳控糖或将成为现实。

  人体的β细胞能感知葡萄糖浓度,并相应地调控胰岛素的分泌,来调整体内葡萄糖的代谢速度。然而,糖尿病患者往往因失去β细胞(1型糖尿病)或对胰岛分泌不敏感(2型糖尿病),无法维持正常血糖。

  围绕这一科学原理,顾臻和王金强研究团队通过仿生β细胞的功能,重点突破如何在单次给药后,较长的时间内既能在餐后快速地释放胰岛素,又能在空腹时缓慢地释放胰岛素这一难题。

  “我们研制的新型复合物,由葡萄糖酸修饰的重组人胰岛素与苯硼酸修饰的聚赖氨酸紧密结合而成。”顾臻介绍,这个新型复合物注射到皮下后类似一个胰岛素的“储库”,既有利于胰岛素长期储存在皮下,又便于在血糖上升时快速释放。

  这种新型复合物如同一个八爪鱼,通过吸盘(苯硼酸)把带有葡萄糖的胰岛素牢牢抓住,改变了以往胰岛素储库制剂易泄露、治疗不长久的困境,在正常血糖条件下,使复合物缓慢持续释放少量胰岛素,从而维持基础血糖的稳定。

  而当血液中葡糖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可以竞争性地与该复合物的“吸盘”结合,进而将胰岛素迅速释放,让血糖回到正常范围。

  这种既“聪明”又持久的胰岛素剂型,目前在实验动物小鼠和猪上实现了成功验证。王金强说:“现有的实验,我们能够通过一次给药让30千克1型糖尿病模型猪维持一周以上的正常血糖,并且没有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注射或植入的包含有生物材料的药物制剂或器件往往存在一个风险,那就是其中的材料一般会诱导纤维囊的形成。纤维囊的形成会影响制剂和器件发挥功能,比如抑制药物的释放。

|研究团队(右起:王金强研究员、顾臻教授、博士生张娟和王延芳)

  顾臻和王金强研究团队研发的新型复合物,通过皮下注射后,会在脂肪层快速形成一个黄豆粒大小的药物储库,而随着胰岛素的缓慢释放,相关高分子材料也会被快速吸收。

  “这个特性令我们很兴奋。正是因为我们开发的材料以及剂型的独特属性,不会产生成纤维细胞的沉积,所以不形成囊状物。”王金强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顾臻回国三年多来,组建的团队产生的又一项创新进展。“我们团队将继续围绕临床需求,坚持问题与产品导向,期盼让更多生物医药创新早日惠及于民。”

  (记者 林洁 通讯员 柯溢能)

[编辑: 王姝]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40003 | 浙ICP备2024107310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