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进入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买一张68元门票(老人儿童免费)换一杯咖啡,纵享湖光山色、芦苇砂石、野营风情,出片微信朋友圈九宫格,就完成了一次“深蓝计划”心灵旅拍。很难想象,这一池深蓝原是关停多年的废弃矿坑,一年多来竟吸引了30余万人次“打卡”,咖啡单日最高销售7132杯。
去年4月,“深蓝计划”主理人程铄钦携7名大学生招募21个主创人员,说服矿山老板、说动红庙村村集体,采用“两入股三收益”模式,以大学生创业团队出资51%、村集体和村民出资49%的比例投资启动,用18天时间设计规划,建成观景平台、网红墙、露营地等,盘活乡村风貌、贩卖情绪价值,单日最高接待量破万人次,被网友票选为“长三角地区最出片的咖啡馆”。
“深蓝计划”在修复矿坑的环节仅收回产权和安全改造,还要投入5000万元资金,镇村无力承担,另外网红打卡地也面临运营不持续、不长久等隐忧。时值人民银行湖州市分行指导金融业持续添力赋能生态价值转化,在成功构建安吉竹林碳汇“林地流转-碳汇收储-基地经营-平台交易-收益反哺”金融支持体系、德清湿地碳汇金融支持闭环体系的经验基础上,接续助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增进民生福祉。
从废弃矿坑到网红打卡点,负责提供“融资+融智”综合金融服务的是安吉农商银行。
安吉农商银行溪龙绿色支行行长黄伟介绍,参照金融支持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模式),将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有效融入到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中;从资金端切入,通过纯信用方式,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向红庙经济合作社授信700万元,以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向深蓝集团授信500万元。
正是在创业贷款的资金支持下,“深蓝计划”主创团队创建了共享食堂、人才公寓、艺术中心、交流中心产业链,形成的人才社区吸引127名大学生参与其中,年营业收入超20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从30万元增至152万元。“生态疤痕”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聚宝盆”。
在“深蓝计划”项目上,安吉县还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特色产业运营为支撑、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采取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组合开发等方式,创新打造了“生态修复保护+完善基础设施+构建绿色新产业”新发展模式。如今,安吉农商银行累计投放“生态修复贷”39笔超5000万元,将该模式又成功复刻到13处废弃矿坑、废旧厂房改造整治项目。这对于矿山开采占用损毁土地超5400万亩的全国而言,无疑具有非常高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人民银行湖州市分行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协同财政、农业农村、建设等部门,将绿色金融的标准和规则嵌入普惠金融领域。湖州市出台“绿色金融25条”等政策,安排10亿元财政专项资金和1亿元贴息资金,对绿色小微企业融资等进行奖补。人民银行再贷款及综合评价中既充分考虑绿色金融因素,也将普惠小微贷款纳入。货币政策、财税政策协同之力,使得金融机构开展绿色普惠业务的投入产出比提高、后顾之忧减少,绿色普惠金融发展更加商业可持续。本报记者 赵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