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注射胰岛素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方式。
日前,浙江大学药学院、金华研究院顾臻教授和王金强研究员团队开发出一款长效胰岛素制剂,能够智能感知血糖的波动,动态调节胰岛素的释放率,可实现对血糖长时间的智能调控。这一成果也于12月6日刊登在国际知名期刊《自然·生物医学工程学》上。
“这种可皮下注射的制剂是一种由胰岛素和葡萄糖响应性高分子形成的白色粉末状复合物,目前在基于猪的大动物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种创新制剂显示出长效且智能响应血糖变化的胰岛素释放特性。”顾臻表示,团队正在推进临床试验的申报,未来打一次胰岛素能在一周甚至更长时间范围里安全平稳控糖或将成为现实。
“我们研制的新型复合物,由葡萄糖酸修饰的重组人胰岛素与苯硼酸修饰的聚赖氨酸紧密结合而成。”顾臻介绍,这个新型复合物注射到皮下后类似一个胰岛素的“储库”,既有利于胰岛素长期储存在皮下,又便于在血糖上升时快速释放。
这种新型复合物如同一个八爪鱼,通过“吸盘”(苯硼酸)把带有葡萄糖的胰岛素牢牢抓住,改变了以往胰岛素储库制剂易泄露、治疗不长久的困境,在正常血糖条件下,使复合物缓慢持续释放少量胰岛素,从而维持基础血糖的稳定。而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可以竞争性地与该复合物的“吸盘”结合,进而将胰岛素迅速释放,让血糖回到正常范围。
这种既“聪明”又持久的胰岛素剂型,目前在实验动物小鼠和猪身上实现了成功验证。王金强说:“现有的实验,我们能够通过一次给药让30千克Ⅰ型糖尿病模型猪维持一周以上的正常血糖,并且没有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此外,顾臻和王金强研究团队研发的新型复合物,通过皮下注射后,会在脂肪层快速形成一个黄豆粒大小的药物储库,而随着胰岛素的缓慢释放,相关高分子材料也会被快速吸收。
“这个特性令我们很兴奋。正是因为我们开发的材料以及剂型的独特属性,不会产生成纤维细胞的沉积,所以不形成囊状物。”王金强介绍。
本报记者 林洁 通讯员 柯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