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20日,极弱磁大科学装置在浙江诞下第一颗“金蛋”。
当天,年产能达100台心磁成像设备、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高新金投集团发起组建的杭州零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揭牌。
这颗“金蛋”,也是浙江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期,推动基础研究开新局的一个生动例证。
近日,浙江省科技厅在回复浙江省政协《关于加快提升浙江省基础研究能力的建议》提案时透露:浙江全省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中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由2018年的3.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80.7亿元,年均增速127.8%,远高于“十三五”期间增速(48.0%)。
“聚焦聚力三大科创高地,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力度,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回复称。
“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运行,都可以产生颠覆性创新。”浙江省第一个大科学装置——超重力大科学装置首席科学家陈云敏院士曾这样评价大科学装置对一个地方的重要意义。
极弱磁大科学装置是浙江的第二个大科学装置,其主体项目预计今年底开工,2026年底完成主体建筑,建成之后,将为深空探测、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领域提供极端弱磁环境和极端测量手段,使我国在这一技术领域保持领先优势。
此前,杭州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研究院已成功研制出大型零磁空间缩比样机、磁屏蔽舱等关键技术设备。
近些年来,浙江省在集聚基础研究人才、营造良好研究生态上取得不俗成绩。在基础研究中素有“种子基金”美誉的省自然科学基金,优化设置探索项目类型,实现对在站博士后、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40岁以下省杰青、45岁以下知名科学家举荐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等不同阶段的全覆盖支持。其中,资助4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的比重已近90%。
此外,浙江还加速构建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新格局,引导和鼓励各级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同出资设立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推动基础研究与区域经济和产业技术创新融通发展。白马湖实验室围绕“双碳”、能源开发与利用等战略领域出资5000万元设立浙江省首支冠名的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截至2022年已吸纳华东医药等11家联合资助方累计自筹投入6600万元以上。
据了解,浙江省财政将持续加大对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投入力度,2025年度预计安排7.4亿元;推动新一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浙江省财政出资金额预计从每年1.2亿元大幅增加到3.6亿元。2022年,浙江科研人员通过该联合基金共获立项资助49项,其中集成项目1项、重点项目48项。
同时,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在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杰青项目全面推行“负面清单+包干制”,2024年,试点项目100项以上,包干制经费1亿元以上,并择优遴选、滚动支持省杰青优秀项目,给予最长3个项目周期的连续支持,集中优势资源培养造就青年领军人才。本报记者 李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