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梧田老街的砖瓦檐角与青山实业的钢铁脉络遇见摄影技术,一场关于文化与经济的双轨复兴正通过镜头悄然展开。日前,作为钱学森城市学金奖提名奖(城市学领域最高学术奖)获得者,中国图象图形学会数字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少年摄影美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温州大学教育学院胡铸鑫副教授,应邀分别为世界五百强企业青山实业“青山学苑”与梧田街道总工会开展摄影讲座。他以摄影学人的专业视角,构建起影像赋能城市发展的理论坐标系,科普传播摄影知识,发掘新质“视觉生产力”。

“摄影不仅是记录,更是发现与重塑的力量。当摄影技术融入地方发展,它便成为了一种‘视觉生产力’。”胡铸鑫认为,摄影远不止于简单记录特色景点或企业风貌,而是通过镜头语言提炼城市与产业的灵魂,传承古建文化,切实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在“青山学苑”的《企业新闻摄影的瞬间捕捉与叙事密码》讲座中,胡铸鑫将“视觉生产力”理论具象为企业的摄影传播能力。他解码新闻影像内容的正向价值传播规律,引导在场学员认识到,摄影可以发挥“视觉转换器”的作用,为冰冷的钢铁加入视觉叙事的温度,通过品牌形象升级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绿色智造的跃迁。
“当每个青山人都成为品牌视觉官,世界将透过我们的镜头见证中国制造的伟大进化。大家作为青山实业的一员,应熟悉拍摄技巧与设备,讲好青山故事。”胡铸鑫说。讲座现场不时掌声雷动,企业员工皆受益匪浅。


在面向梧田街道总工会开展的摄影培训中,“视觉生产力”呈现为对地域文化的创造性解码。胡老师带领学员们走进梧田老街。白墙黛瓦间展现构图美学、桥梁纵横承载捕捉光线角度的妙招,这些摄影作品成为了激活文化基因的媒介。活动不仅提升工会会员的摄影水平,也以视觉叙事赋能文化经济。


在胡铸鑫的专业视角下,摄影影像串联起温州的往昔与将来、文化与经济。一直以来,他积极探索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动力:开设摄影工作坊以美育点亮校园,以“小镜头”助力温瑞塘河古建筑的文化传承……让每一个镜头背后的观察者,都能成为“视觉生产力”的共推者。
通讯员 王伊如 黄歆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