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绍兴市柯桥区3个项目入选绍兴市工业领域企业数字化改造典型案例,这一成果不仅是对当地工业数字化转型成效的肯定,更折射出协同融合在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中的关键作用。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工业领域的数字化改造已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独角戏”,而是需要产业链上下游、跨行业领域深度协同融合的“大合唱”,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激活工业数字化改造的新动能。
当前,工业企业在推进数字化改造中面临诸多挑战,单一企业难以承担高昂的成本。而协同融合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打破数据壁垒、共享技术成果,能够有效降低改造成本、提升改造效率。然而,协同融合推动工业数字化改造迈向新高度,应体现在多个维度的深度协同。
在产业链纵向协同方面,龙头企业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牵引力。以柯桥某印染龙头企业为例,其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要求上下游企业接入统一数据中台,实现了从染料配方到成品质检的全流程数据互通,带动产业链整体能耗降低18%。同时,中小企业通过抱团取暖,如绍兴纺织产业集群推出“共享数字化服务池”,多家企业共用一套智能排产系统,既降低了成本,又提升了竞争力。
在跨领域横向协同上,工业与信息技术、能源环保、服务业等领域的跨界融合不断深化。工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实现了设备、数据、流程的互联互通;与能源环保的协同,优化了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管理;向服务业的延伸,推动了制造业向“制造+服务”转型。此外,政府应出台政策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撑,企业落地应用,形成良性互动的创新生态链。
协同融合在推进工业数字化改造过程中,还需突破一系列瓶颈。数据壁垒是首要难题,不同行业、企业的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数据难以互通共享,形成“数据孤岛”。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跨领域、跨企业合作涉及多方利益分配,如数据收益、知识产权等,缺乏成熟的协调机制,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
针对这些挑战,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推动跨行业数据共享标准制定,设立跨界融合示范项目,为协同融合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企业应积极参与生态共建,联合行业协会、科研机构成立跨界联盟,共享技术成果与案例经验,形成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发展低代码开发平台、跨平台数据中台等工具,降低技术整合门槛,培养既懂工业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未来,工业领域的协同融合将向“无界化”迈进,实现全要素融合,人、机、物、数据、服务在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实时交互,形成“万物互联、数据驱动”的生态。工业数字化改造的协同融合还可更多地服务于社会需求,如智慧城市、应急救援、碳中和等,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