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科协主办的社区公益科普课堂迎来了一群特别的老师——宁海县实验小学“四时寻香”社团的小学生们。在导师徐慧莲老师的带领下,他们走进课堂,为社区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趣味十足、动手动脑的科普课《香囊里的植物科学》。

课堂上,“四时寻香”社团的小讲师们带来了自己在校园香草园亲手种植的薄荷、留兰香、艾草、紫苏、香茅、佩兰、香薷等多种夏季香草植物。他们化身“小老师”,用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互动,向社区的小伙伴们讲解这些植物的科学奥秘:它们如何驱蚊、提神醒脑、解暑化湿。从杨贵妃与龙脑香的历史典故,到如何区分薄荷和留兰香,再到《离骚》中佩兰的身影,小讲师们巧妙地将科学知识与传统文化串联起来,点燃了孩子们探索植物世界的好奇心。

动手环节更是热闹非凡。在“小讲师”们的指导下,社区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动手制作起特色香囊。他们使用的香方,正是“四时寻香”社团对传统配方进行科学改良与创新的成果。这款充满夏日气息的香囊,融合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驱蚊、提神效果显著,清新的香气深受孩子们喜爱,也成为科普知识“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生动体现。

该活动充分体现了宁海县科协公益科普课堂“连接校园与社区、融合学习与实践”的宗旨。“四时寻香”社团导师徐慧莲表示,活动不仅让传统香文化以科普形式惠及更多青少年,更是一次宝贵的“以科教育人、以实践砺才”的成功案例,极大锻炼了社团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

宁海县科协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此类由青少年主导、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优质科普项目。下一步,县科协将继续为“四时寻香”等优秀学生社团搭建更广阔的科普实践平台,通过公益科普活动惠及更广泛的青少年群体,持续播撒科学种子,传承创新文化。
通讯员 王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