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科普知识  -> 正文

宁波宁海以科普馆为引领,探索乡村共富新模式

2025年08月18日 12:00:20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徐瑾 傅海威 宣科

  雨幕中的浙东山区,宁海县桑洲镇南岭村的山坡上,一套套银色的虹吸排水装置正悄然运转,将渗入土层的雨水精准导出。这是宁波市地质灾害科普馆(宁海馆)外的实景治理现场。该馆是依托实地治理建成的宁波首个以地质灾害为主题的科普馆,是当地通过专业实践守护一方平安的生动注脚。

  专业护航守民安科技筑牢防灾防线

  作为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宁海县年均降雨量超1600毫米,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隐患点星罗棋布。2017年,南岭村滑坡群治理工程启动时,宁海县依托专业团队力量和宁波高校服务,创新性提出“地表排水+地下虹吸排水+智能监测+挡墙支挡”的综合治理方案。在3000万元治理资金的支撑下,920个虹吸排水孔如“大地毛细血管”深入坡体,17座集水井构筑起立体排水网络,配合32套监测设备组成的“神经中枢”,实时将地下水位、位移数据传输至省域“地灾智防”平台。如今,这片曾威胁372名村民安全的危险区,已成为“生态治理+安全保障”的示范样本。

  “防灾不仅要靠工程硬措施,更要让群众懂风险、会避险。”科普馆馆长介绍,该场馆采用多手段提高科普质量。在馆内打造沉浸式灾害体验空间——3D裸眼展厅,参观者能“亲历”泥石流裹挟石块奔涌而下的震撼场景,屏幕上同步解析逃生路线;互动展项中,滑坡发生前的“裂缝增大”“泉水突涌”等前兆特征,通过动画形式直观呈现。这种“专业数据可视化+场景化教学”的模式,已让8批学生研学团队掌握了基础避险技能。期间,宁波工程学院的相关人员遵从科技特派员工作要求,积极推动专业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

  专业指导更延伸至技术创新。结合台风多发的地域特点,宁波工程学院科技特派员团队开发出《台风暴雨来临如何应对》等3部MG动漫视频,用生动画面解析“远离沟谷”“向两侧山体逃生”等实用知识。联合宁海县传媒集团,采用科普馆数字屏、乡村广播等渠道广泛传播,覆盖全县18个乡镇(街道)。通过线上传播,实现了31万精准宣教成效。“去年台风‘梅花’过境时,桑洲镇村民已经具有高度地质灾害救援意识,提前预防和转移,无一人受灾。”桑洲镇农业分管领导骄傲地说。

  从治理工程的“毫米级”精度,到科普教育的“零距离”传播,宁海以专业实践构建起“监测预警—工程治理—科普赋能”的全链条防灾体系。这座矗立在山区的科普馆,不仅是地质灾害的“活教材”,更成为科技守护民生、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实堡垒。

  研学为笔绘振兴卷  校地协同激活乡村动能

  “如何将科普馆转化为村民共富密码,是我们下一步需要着重破解的命题。”宁波市乡村振兴高校联盟秘书处负责人在参观后,在座谈会上进行了深度交流。宁波市地质灾害科普馆(宁海馆)自2025年3月25日开馆试运营以来,迎来的第24支参观团队。从专业治理到村民共富,一场以“研学+”为纽带的乡村振兴实践,正在这片浙东山区徐徐展开。

  “把课堂搬到滑坡治理现场,学生们才能真正理解‘虹吸排水’的原理。”科普馆馆长介绍。

  研学经济的溢出效应正在不断提升。桑洲镇人民政府牢牢把握科普馆带来的机遇,积极探索以科普馆为引领的乡村共富新模式。此次联盟到访,充分解读缩小三大差距、片区组团式发展和城乡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文件政策精神,指导桑洲镇串联科普馆、油菜花田、古村落等资源,提出构建“地质探秘—农耕体验—非遗传承”的全龄全季全时的“研学+”乡村旅游思路。“以前靠天吃饭种茶叶,现在我们已经启动文创产品开发、体验经济延申的工作。”桑洲镇农业分管领导在开展3A级景区申报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前期思考。

  科技赋能让乡村振兴更有后劲。联盟正组织专题调研,探索“AI+研学”新模式,组织宁波高校多学科多维度参与桑洲屿南山岗片区发展动作,借助Deep seek人工智能辅助工具,积极推动IP主题打造、LOGO设计、产业优化、景观提升等多项。同时,联盟还作为屿南山岗片区组团发展智囊团队,主动参与科普馆科普水平提升和片区化发展顶层设计工作。“专业帮扶、服务聚焦和全程陪伴的技术支撑,是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核心要求之一。”联盟内一名科技特派员表示。下一步,科技特派员将借助宁波乡村振兴高校联盟力量,协助科普馆的地质数据与周边农业资源对接工作,探索“研学+生态农业”示范带的创新模式。

  从高校课堂到乡村田间,从动漫视频到AI工具,宁波市乡村振兴高校联盟以研学为支点,以科技特派员工作为途径,撬动知识、技术、市场与乡村的深度融合。在桑洲镇的绿水青山间,一幅“研学引领、产业兴村、片区共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以愈发清晰的笔触铺展延伸。

[编辑: 王姝]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40003 | 浙ICP备2024107310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