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排名通过3项核心指标,即《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科学论文发表量,以及今年新增的风险资本交易量,来识别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报告显示,2025年杭州的PCT申请量为11128件,在全球总量中占0.85%;科学出版物发表量为81181.1篇,在全球总量中占0.99%。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新增“风险资本交易量”核心指标,既强调知识产权的产出与布局,又突出创新成果的转化运用与价值实现。杭州的风险资本交易量为2804宗,在全球总量中占1.19%。
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还按创新强度对百强集群进行排名——创新强度是指专利、科学出版物和风险资本交易的全球综合份额,按人口进行归一化。在最新排名中,杭州2025年创新强度排名位居全球第25位,位居中国第2位,仅次于北京。
在全球科技集群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杭州凭借什么实现进位争先?杭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持续聚焦平台建设、企业培育与人才引育,这正是这座创新活力之城不断实现突破的“密码”。
近年来,杭州着力构建“1+2+33+7+N”高能级科创平台体系——即1家国家实验室、2个大科学装置、3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浙江省实验室及N个各类创新平台,形成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科技方阵”。
杭州始终坚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以精准政策护航企业成长。2023年底出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9月印发《杭州市“新雏鹰”企业培育管理办法》,2025年2月推出《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2025年版)》,目前正在起草《关于实施“润苗计划”陪伴式扶持科技型初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服务理念,正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落地生效。
除了政策“春风”,杭州更注重“真金白银”的投入。杭州实施“三个15%”科技财政新政,并组建总规模超3000亿元的“3+N”产业基金集群,涵盖科创基金、创新基金、并购基金及多只行业专项基金,持续为科技创新注入金融活水。
截至目前,杭州市研发投入强度已达3.92%,位居全省首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1.6万家。根据规划,杭州将继续推动研发强度向4%迈进,力争年内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进一步激活高质量发展创新动能。
本报记者 陈路漫 通讯员 胡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