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位7×24小时在岗、情绪稳定、法律知识储备庞大的“AI调解员”,正是共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其自研法律大模型“法鼎”开发的智能体应用。作为全国首批通过国家网信办算法备案的法律大模型科技企业,共道科技正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系统性重塑法律服务的效率、可及性与信任机制。
共道科技执行董事、CEO徐殿勇告诉记者,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民众法律意识增强,矛盾纠纷数量持续攀升,尤其在金融、电商、知识产权等领域表现明显。中小企业与个人用户法律服务需求多样,但付费能力有限,亟需更高效、普惠的服务方式。
共道科技以“法鼎”大模型为核心,构建了一套覆盖法律推理、文书生成、纠纷调解等多场景的智能系统。该模型基于国产大模型DeepSeek-R1进行法律领域微调训练,融合多年积累的真实案件数据与法律法规库,展现出优秀的专业认知和合规能力。
“‘法鼎’最大的特点是‘专业’与‘合规’并重,”徐殿勇介绍,“我们投喂的数据来源于五六年中积累的数十万件真实案件,确保模型输出的内容不仅技术上准确,更符合司法实践和监管要求,准确率达到90%以上。”
在实际应用中,“法鼎”能够快速检索法律依据、匹配相似案例、进行逻辑推理与结果预测,还可以自动生成法律文书、提出调解建议,成为法官、律师、调解员的AI助理。
如果说大模型是“大脑”,那么智能体就是承载其能力的“手与脚”。共道科技围绕“法鼎”大模型,开发了多款具有自主任务完成能力的AI智能体应用,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AI调解员”。
余杭区是淘宝天猫平台所在地,网络消费是余杭区消费投诉举报的最大热点。“仅上半年投诉就超40万件,靠人工调解根本难以应对。”余杭区市场监管局网监分局局长王晓华表示。
2023年,余杭区市场监管局联合中国计量大学和共道科技,以超过200万条的海量消费投诉举报大数据为基础,研发AI调解员。2023年8月,全国首位“AI调解员”——“艾和事”诞生。2024年1月,“艾和事”正式上岗,成为余杭区市场监管局网监分局零号调解员。目前,余杭已有“AI调解员”2名。
该调解员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问答机器人”,而是具备多轮对话、情绪识别、法条援引、方案生成等复合能力的数字调解员。它能在纠纷发生初期主动外呼,厘清事实,引导双方理性沟通,甚至在复杂情境中适时引入法律权威语句,提升沟通信服力。
徐殿勇举了一例:“比如在一起‘冲锋登山裤质量投诉’中,商家最初拒绝退款,质疑是消费者使用不当。‘AI调解员’并未机械回复,而是一方面安抚情绪,另一方面依据权益法第二十四条指出其法律责任,最终促成和解。”
王晓华表示,自2024年4月全国首位“AI调解员”上岗后,调解成功率从53%提升至60%,效率整体提升25%以上,在“618”“双十一”等淘宝天猫重大促销活动高并发期表现尤为突出。
而在浙江法院系统,共道科技部署的AI立案预警与文书评查系统,仅用7天就处理80万份文书,完成3.5万条有效预警,效率达到人工作业的20倍。目前,该系统已支持1400余个案由,服务覆盖全省。
目前,共道科技已服务法院超1000家,开庭数125万场,服务当事人超300万。
本报记者 陈路漫 通讯员 严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