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保险  -> 正文

保险助力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访平安人寿台州中心支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林震
2025年09月05日 16:31:00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赵琦

  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是重要的国家战略。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和《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加快完善生育支持体系,取得积极进展。保险制度在这一体系框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近日,本报记者专访平安人寿台州中心支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林震,深入探讨保险支持生育的探索情况、具体措施等。

  记者:国外在保险支持生育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林震:国外特别发达国家有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商业保险配套实践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参考。北欧有多层次保障与政企协同,比如瑞典通过“国家生育保险+商业补充”体系,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育儿弹性计划”——父母可共享带薪假,同时配套教育储蓄保险。日本商业机构推行全周期服务,覆盖孕产检查、托育意外及早期教育,将保险嵌入生育全链条。

  综合来看,国外经验的核心是“政策托底、商业补位、服务下沉”,核心在于政府提供基础保障,商业保险精准补充个性化需求。我国正推进《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和《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商业保险可聚焦三点:一是精准补缺,针对政策未覆盖的优生优育、托育风险等领域创新;二是强化协同,与政府数据平台对接,避免重复建设;三是注重实效,避免“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以降低家庭实际负担为目标,发展普惠型商业保险,真正服务于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记者:国内政策性生育保险保障制度已持续完善,商业保险有哪些探索?

  林震:政策性生育保险在产检报销、生育津贴等方面已筑牢基础,但商业保险凭借灵活性和创新性,正从“补充者”升级为“协同者”,可以紧密围绕国务院文件提出的四大方向深化探索。

  一是在强化生育服务支持方面,商业保险聚焦“精准补位”。例如覆盖政策性保险未包含的无创DNA检测、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费用,并整合三甲医院资源提供绿色就医通道。

  二是在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可以推动为托育机构提供意外责任险,为托育保驾护航,助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落地。

  三是强化教育支持措施方面,商业保险设计周期领取产品,转化为教育储蓄金,为教育提供经济保障,并通过其风险保障和投资功能,帮助家长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孩子的教育费用,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提升孩子的教育质量。

  四是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方面,商业保险发挥“传播杠杆”作用。在政策引领下,用保险专业赋能,发挥协同效应,构建生育友好生态。

  记者:平安人寿在保险支持生育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和创新,成效如何?

  林震:在优生优育方面,平安推出了幸孕星医疗保险,这是一款同时保障准妈妈和新生儿的医疗险,覆盖妊娠并发症、新生儿住院及先天性疾病的高发风险,提供精准保障,增强家庭生育安全感。

  在社会公益方面,平安公益基金会于2025年首次发起“平安妈妈守护行动”母婴健康公益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线下公益宣讲、线上课堂、企业赠险等多种活动,为孕产妇及新生儿?提供全方位的健康关爱和成长支持,提高妇幼健康水平。

  记者:在推动保险支持生育过程中,平安人寿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如何应对解决?

  林震:保险支持生育的生态建设,本质是通过市场化手段分担家庭生育风险,但其成功依赖于政策支持、商业创新与科技赋能的深度协同。当前挑战中,公众认知、数据共享、产品可持续性是核心痛点。一是公众认知偏差与需求错配。许多家庭将“生育保险”等同于“医疗报销”,忽视全周期保障价值,尤其在县域农村地区,对商业保险信任度低。二是政企协同可进一步加强,生育支持涉及卫健、教育多部门,未来可以做好平台共建,打通医保、民政数据接口,实现补贴申领与保险理赔“一次申请、并联办理”。三是产品可持续性与精算风险,辅助生殖、托育意外等新兴领域缺乏历史数据,精算模型难准确预测风险。未来,保险机构需进一步跳出“单一赔付”思维,转向“保障+服务+生态”的综合解决方案,真正成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稳定器”。

记者 赵琦

[编辑: 王姝]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40003 | 浙ICP备2024107310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