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一颗小小的种子里,藏着这么多农业科技的奥秘!”在杨渡科研创新基地的培训教室里,一名中学生听着科研人员讲述植物工厂的原理,由衷感叹而出。8月26日,一场以“智向未来——探秘农业“硅谷”的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在此举办,近60名青少年走进田间地头与培训室,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脉动。?
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通过“科普+观摩”的模式,向青少年展现农业新质生产力和农业科技成果,激发青少年群体崇尚农业科学、探索农业未知的兴趣。
在基地成果展厅里,排列着有关农科院历史和科研基地相关情况的展板,陈列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农业科技展品,展示着“山地杨梅”模型及相关科普视频。同学们了解了农科院的发展历程及农科精神,看到了农业科技在食品加工、保健品、化妆品等各个领域的渗透应用,体会了农业机械化的“硬核”实力,科技的种子在同学们心中萌芽。
走进省种质资源中期库,珍稀作物种子排列整齐。工作人员围绕种质保存的品种、工艺与低温技术展开讲解,并点明其作为农业“芯片”的重要意义,让同学们在见闻中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
接着来到省葡萄种质资源圃,浓密的藤架下果实盈枝,一串串形态、颜色各不相同的葡萄,让同学们立刻兴奋起来。这里汇集了全球300多个优良葡萄种质和品种,是名副其实的“葡萄基因库”。同学们赏着葡萄,尝着美味,听着育种知识,还现场观摩了大棚温湿度智能调控、通风与遮阳系统自动运作的场景,深刻体会了物联网技术推动科研育种从“会种地”向 “慧种地”转变的过程,真切领略到智慧农业的无穷魅力。
结束了味蕾的享受,培训教室里的“手脑风暴”随即登场。《植物工厂101》科普讲座中,科研人员以光合作用化学方程式为引,结合“无土栽培”“人工光照”等实例,将植物工厂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抽象概念变得可感可知。而其突破场地限制、赋能农业发展的巨大价值,更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震撼。紧随其后开展了作物透明根系生长观察窗小实验,同学们亲身实践无土栽培辣椒、萝卜、豌豆等作物,在享受种植乐趣的同时,还能零距离追踪种子从萌发到生长的全过程,直观地感知生命生长的奇妙奥秘。
炎炎烈日下,农科专家的专业讲解与青少年的好奇追问交织成趣,农业科技的创新实践与新一代的探索热情同频共振。此次活动不仅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了新质生产力为农业带来的变革,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崇尚科学、热爱农业的种子。这场科普邂逅,正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孕育着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