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惠金融是民生的缩影,贯穿千行百业、联系千家万户,关系着群众的“小日子”、企业的“小生意”、乡村的“小变化”,更关系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
作为地方法人银行,农商银行担负着县域金融主力军、乡村振兴主办银行的使命与担当,应当聚焦主责主业,坚守本土定位,积极探索具有农商特色的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农商动能。
顶层设计为农商银行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举旗定向
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普惠金融被列入重点发展领域。相关国家政策随之出台,如2023年10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国发〔2023〕15号,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印发,明确了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未来5年总体上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基本建成,并对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可得性、普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提出新目标。如2025年6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了《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金办发〔2025〕58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从优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巩固提升普惠信贷体系和能力、加强普惠保险体系建设、组织保障四大方面提出十六条实施细则。同时明确未来5年基本建成高质量综合普惠金融体系,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普惠信贷体系巩固完善,普惠保险体系逐步健全,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
国家战略政策的出台,既是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更是为农商银行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绘制了具象的“施工图”。《实施意见》是继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级顶层设计,为我国未来5年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目标方向、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而《实施方案》是《实施意见》操作层面的细化和落实,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更清晰、更可感。
深耕本土是农商银行普惠金融高质量必由之路
普惠金融的初心使命是解决金融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普惠金融的职责是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使金融资源更广泛、更深入、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当前,普惠金融服务仍有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经济发达地区较为饱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覆盖力度仍不足;金融机构竞争同质化,大中型银行下沉市场、发力普惠金融,地方法人银行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着新挑战与新要求;普惠金融产品种类较为单一、服务机制不完善,难以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的需求。
面对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作为地方中小银行机构,农商银行要坚守支农支小支实的市场定位,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大局、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始终扎根本土、守牢合规底线,持续提升农村金融的普惠性、多样性和可及性。要完善专业化的普惠金融经营机制,适应农村金融市场需求变化,开展特色化、差异化、精细化的经营。要创新多样化的普惠金融产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立足当地、结合实际,探索“普惠+科技”“普惠+数字”“普惠+养老”“普惠+绿色”的融合发展模式,提升普惠金融科技水平,丰富普惠金融场景生态,配套研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普惠金融产品体系,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防范风险是农商银行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关键一招
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和业务模式决定了其风险的天然属性,风险也始终伴随着普惠金融的发展。但防范风险与普惠金融不是对立面,正视风险、管控风险、防范风险正是普惠金融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农商银行要坚持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响应机制、风险化解处置机制等,规范落实贷款“三查”,把控好普惠金融的风险源头。要提升智能风控水平,以风控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提速普惠金融智能风控平台建设,构建“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风控模型。要紧盯风险背后“人”的因素,坚持严管厚爱原则,完善员工行为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员工行为风险排查,针对违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营造“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的浓郁氛围。要坚决杜绝与不法中介的合作,树立正确的业绩观,有力遏制非法金融活动,共同维护区域金融秩序与金融生态。要适配一套符合发展实际的尽职免责机制,着力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消除基层客户经理对于普惠金融惧贷的心理包袱。
金融为民是农商银行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核心要义
《实施意见》与《实施方案》一脉相承,均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写入基本原则中,农商银行应当恪守“农商姓党”政治属性,不折不扣践行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不折不扣地将党的领导贯彻到普惠金融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一方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同时进一步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积极推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普惠金融发展优势。另一方面,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价值取向,坚持普惠金融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普惠金融发展的方向,自觉担当惠民利民的责任和使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金融服务获得感,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申屠新飞,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