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科普知识  -> 正文

首个国家级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花落浙江

2019年12月17日 09:43:25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

  恶性肿瘤尤其是中晚期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存质量乃至生命的恶性疾病。患上恶性肿瘤,患者要经受手术、放化疗等一系列治疗,给身体带来严重伤害。在不少患者往往变得骨瘦如柴,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影响抗肿瘤治疗的临床决策、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依从性,同时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如何在肿瘤患者中进行规范的营养诊断和治疗,显著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和病死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近日,刚刚通过“全国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建设项目高分验收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这也标志着该项目全国首个标准化国家级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在邵逸夫医院正式建立。

  营养风险率高达40.2%

  抗肿瘤治疗已进入多学科综合治疗时代。营养干预(营养筛查、评估及治疗)已日渐成为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肿瘤支持治疗的核心要素。但是,中国肿瘤患者营养状况令人担忧,且营养治疗常常不规范。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邵逸夫医院副院长兼肿瘤内科主任潘宏铭介绍说,肿瘤患者营养规范化、系统化治疗迫在眉睫,在对中国住院肿瘤患者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患者营养风险率高达40.2%,营养不足率为28%,一半以上有营养风险的肿瘤患者未接受营养治疗。

  为推动肿瘤内科、放疗科、肿瘤外科等相关科室肿瘤医务工作者对肿瘤患者营养治疗的重视,促进肿瘤营养治疗在临床的规范应用,今年4月份, 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联合CSCO放射肿瘤治疗专家委员会等多个分会共同发起“全国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建设项目”(Guide Patients to Support Care, GPS)。

  该项目拟用三年时间在全国建设90到100家国家级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并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动约300家省(市)级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的建设。

  同时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还发布了《2019 CSCO恶性肿瘤患者营养治疗指南》,内容包括基本概念、营养风险筛查及评估、围手术期、化疗期间、放疗期间、终末期患者的营养治疗、家庭营养治疗等,涵盖抗肿瘤治疗全过程。

  5月7日,邵逸夫医院正式成立由质管办牵头多学科参与的GPS项目小组,率先在全国启动肿瘤患者营养指导中心建设。

  “我们希望通过项目建设,让更多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重视肿瘤患者的营养状态,通过标准化系统建设,及早发现有营养风险的肿瘤患者及时进行规范化治疗,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认识到营养的重要性等,通过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作为项目发起人之一的潘宏铭说道。

  据了解,2019年申请成为全国级指导中心的单位有31家,包含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全国知名医疗机构,目前邵逸夫医院率先通过验收。

  营养治疗是一种治疗手段

  营养干预有多重要?潘宏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72岁的沈大妈,2年前做了左乳腺切除术。术后,沈大妈身体一直比较虚弱,营养状态比较差,但也没有及时进行有效的营养干预。

  1年前,沈大妈又不幸确诊胃癌,她匆匆忙忙再次接受了手术治疗。让人遗憾的是,因为手术之前没有进行营养风险评估,胃癌术后,沈大妈的切口裂开了,一直愈合不了,并且合并了感染,最后只能通过植皮来缝合切口。

  “本来5万元就能治好的,结果花了29万元,在医院里躺了两个多月,不仅吃了苦头,医药费用还增加了不少。如果她手术前进行规范的营养风险评估和营养治疗,等身体营养状态相对好一点的时候再进行手术,结局可能就不一样了。”潘宏铭坦言。

  前段时间,潘宏铭又接诊了一个瘦骨嶙峋的女患者徐女士,当时她是被家人抱进诊室的。

  为什么用瘦骨嶙峋来形容?是因为徐女士身高1.61米,体重只有32公斤,说皮包骨一点都不夸张。

  徐女士是个新晋宝妈,刚产后三个月,半个月前开始出现脸部、下肢水肿。CT提示,徐女士两侧卵巢结构不清,阴超显示盆腔有积液,肿瘤标记物CA-125、CA19-9升高,同时血清白蛋白只有23g/L(正常在40g/L以上),当地医院高度怀疑患者为卵巢癌晚期。

  不甘心,家人带徐女士找到潘宏铭门诊咨询,问诊时,潘宏铭了解到徐女士曾患有妊娠期糖尿病,严格控制饮食后,体重其实就已经开始慢慢下降了,生了小孩以后,也不太敢吃东西,再加上带小孩很辛苦,人越来越瘦,营养状况越来越差。

  综合评估后,潘宏铭认为,徐女士出现的症状并不是肿瘤引起,而是营养问题导致的,于是将徐女士介绍到营养咨询门诊进行营养干预。

  医生为徐女士制订了饮食加口服营养补充(ONS)治疗,其摄入能量逐步增加,饮食结构不断调整,经过一个月的营养治疗,徐女士的盆腔积液较之前减少,肿瘤指标变为正常。经过持续三个月的营养治疗后,徐女士体重增加了11公斤,BMI较之前增加了35%,脸部和下肢的水肿也消退了。如今,徐女士已经恢复健康,人圆润了不少,气色也好多了。“多亏潘教授帮我诊断,感谢邵逸夫医院营养咨询门诊的医护人员指导我进行营养干预,让我的人生重新有了盼头。”徐女士感叹。

  “很多人认为营养治疗是一种辅助治疗,其实营养治疗是一种治疗手段,病人一旦诊断患上恶性肿瘤,就要关注其营养状态,看看有没有存在营养风险、营养不良。”邵逸夫医院肿瘤内科医生潘勤说道。

  潘勤两年前曾接诊过一个73岁的胰腺癌术后患者张大伯。找到潘勤时,张大伯刚做完胰腺癌手术3个月。

  “老爷子身高1.8米,体重58公斤,偏瘦。胰腺癌术后持续有腹痛腹泻,三个月体重掉了17.5公斤,怀疑胰腺癌复发,到我的门诊寻求进一步的治疗方法。”潘勤说,“我们首先通过检查,排除了老爷子胰腺癌复发的可能,接着帮他调理消化道症状,用比较缓和的止泻药止泻,同时予以营养治疗,补充肠道益生菌、胰酶以及口服营养补充剂。因为胰腺癌术后,消化系统解剖结构发生改变,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营养不良。这个时候,营养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3个月的营养治疗,张大伯的身体状况慢慢恢复,消化道不适症状也消失了。目前,两年过去了,张大伯依然活得很好,各方面指标都不错。

  今年4月份,张大伯的老伴林阿姨也确诊胰腺癌。这一次,林阿姨在邵逸夫医院做了胰腺癌手术后,随即到潘勤的门诊评估营养风险,在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的同时接受全程规范的营养治疗。

  “术后辅助化疗,林阿姨出现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我们持续关注她的营养状态,根据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控制症状,同时进行营养干预,补充肠道益生菌、胰酶等,这个过程中,林阿姨的体重一直比较稳定。后来肿瘤复发,因为持续的营养干预,身体营养状况不错,接受了放疗且耐受性较好,放疗结束后维持单药化疗,生活质量也没有受到影响。”潘勤表示。

  全流程肿瘤营养监管

  潘宏铭强调,恶性肿瘤特别是中晚期恶性肿瘤,以综合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营养治疗要和抗肿瘤治疗同步甚至早于抗肿瘤治疗。营养治疗不是补充治疗,而是必须治疗。

  “肿瘤患者营养不良会导致不良临床结局的发生率,比如出现细菌感染、伤口不愈合、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同时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邵逸夫医院一直在探索肿瘤营养治疗的规范化流程,建立了涵盖门诊、住院、院内管理、院外管理的全流程肿瘤营养监管系统。”潘宏铭介绍,目前,邵逸夫医院肿瘤营养监管系统已率先在肿瘤内科、放疗科、呼吸科、血液科、普外科、胸外科、肛肠外科和肿瘤外科展开。患者从住进医院开始,就进入了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环节,通过对患者营养治疗指征的把握、营养干预路径的选择以及随访等流程,有效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前,邵逸夫医院入院患者接受营养风险筛查的比例达到100%,有营养风险的肿瘤患者接受营养干预的比例达到50%以上。金晶王家铃李文芳

[编辑: 李伟民]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