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要闻  -> 正文

金融要更倾斜更精准服务实体

代表委员热议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
2020年01月17日 09:39:00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陈路漫 林洁

  本报讯  如何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如何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省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支招: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贷款应继续实行倾斜政策,要精准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

  省人大代表、温州市瓯海区委书记王振勇表示,从温州整体信贷情况来看,与流向房地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贷款相比,流向制造业方面的贷款,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占比非常低。“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贷款应继续实行倾斜政策,继续深化融资畅通工程。”他建议。

  王振勇告诉记者,无论是进行纵向分析,还是和省内其他城市横向对比,温州制造业占GDP比重都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因此,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金融措施,特别是通过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贷款倾斜的政策,在扶持壮大龙头骨干企业的同时推动中小微企业健康成长。

  王振勇建议,首先应有效发挥增量信贷的导向作用,以信贷的投放和增量,引导产业有机更新和转型升级,从根本上消除风险隐患。“如优化工业信贷投向,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贷款占比达到30%以上。”王振勇举例道。

  与此同时,王振勇认为,应健全银行综合性绩效考核体系,加快构建包含关注类、授信方式、信贷增长、结构、效益等多种指标,全面反映不良处置、金融修复及经济健康程度。

  “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扶持,还需要借助大数据的手段,打通财税、市场监管、法院、公用等部门的信息壁垒和数据孤岛,加快实现数据实时对接。”王振勇认为,通过大数据构建企业信用体系和评估模型,可以更好地为政府部门提供经济决策参考,降低试点银行对小微企业授信过程中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以此更好地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服务的对象对差异化服务需求越来越多。为此,省人大代表、温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主任黄山石认为,应提升科技金融服务力度,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高新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要建立与创新型科技企业相匹配的信用评级和授信体系。”黄山石说,首先政府要牵头建立一个共享的科技企业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平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全面信用评价,且实施信用等级认证,以便向关联部门特别是向商业银行提供有力的信贷决策依据。

  其次,政府金融主管部门要参与科技园区的筹备和规划设计,以便商业银行在推行专利权、商标权和未上市股权等科技企业特色资产作抵押的基础上,及时设计“入园贷”“技术改造贷”“科技开发贷”等配套产品。

  除此之外,黄山石认为,政府科技主管部门要针对科技企业经营状况建立动态跟踪监测网络,并与商业银行联网共享,以便银行将科技企业运行过程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核实、预警,实时动态地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监控。

  省人大代表、格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控制总监高峰建议将民间借贷法律保护的年利率予以降低,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高利率导致资金持有者倾向于将资金用于放贷,违背了脱虚向实的经济发展要求。”高峰说。

  高峰建议在《浙江省地方金融管理条例》的立法中增加“杜绝高利息行为”,有必要根据经济增长率对最高人民法院所设定的利率保护标准进行重新评估和修改,按比例调整最高保护利率,将民间借贷法律保护的年利率由24%和36%两个档次相应地予以降低。

  省人大代表、华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则建议增加制造业企业的中长期融资。“目前制造业企业大部分以短期融资为主,董事长精力不是放在市场开拓、技术研发上,而是天天去和银行打交道。如果中长期融资能落实有成效,可以大大减轻企业的压力。”汪力成说。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可以说是责无旁贷的。”省人大代表、温州商学院金融贸易学院副院长杨福明认为,金融机构应形成一种与实体经济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经营理念,不断创新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从现状来看,虽然不少银行推出了一些扶持小微企业的创新产品,但能够真正落地、惠及企业的不多。因此,中长期贷款、无抵押无担保的企业信用贷款依然是非常稀缺的金融产品。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不同行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采取不同的融资手段。”省政协常委、民建省委副主委陈越孟建议,以股权投资和创投为代表的直接融资应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承担更重要的角色。

  银行等金融机构少设条件,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门槛和融资利率,才能更好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浙商创投从2007年成立至今支持了200多个项目,其中超过六成在浙江。”陈越孟表示,浙江应持续推动金融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力量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政策供给服务配套,既服务好制造业企业等中坚力量,又关注浙江经济舞台上萌发的创新力量,培育更多新经济领域的“独角兽”。

  “亟需充分认识防风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以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为底线。”省政协委员、民建省委会专职副主委计勇强建议,要完善企业风险动态监测与防控机制,防范企业流动性风险和“两链”风险,防范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

  计勇强说,要积极建设区域性企业信用数据监控中心,防范企业流动性风险,全面监测企业存量债券到期兑付情况,切实掌握兑付的规模、时间和能力,防止债券违约事件发生。做细做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纾困帮扶清单,推动各类纾困基金尽快募资到位并投放,对暂时出现困难的上市公司,协调银行不盲目停贷、压贷,给予流动性支持,有效化解股权质押风险。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引导上市公司进行现金流管理,合理处置资产,降低股权质押比例。

  计勇强建议,要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监控机制,完善债务管理机制和清偿机制,要特别加强新金融从业机构资金账户及跨行清算的集中管理,对新金融从业机构的资金账户、股东身份、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等情况进行全面监测。严格要求新金融从业机构落实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存管银行要加强对相关资金账户的监管。通过网上巡查、网站对接、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摸底新金融总体情况,采集和报送相关舆情信息,及时向相关单位预警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事件,及时发现异常事件和可疑网站,强化金融创新平台安全防护服务。

  与此同时,计勇强建议要进一步加快创新监管工具,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提升金融风险监管能力。强化监管科技应用实践,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优化提升监管能力,运用科技手段推进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强化实时数据集成、关键信息披露、风险主动鉴别、预警核查处置、监督考核评价等数字化监管功能,实现风险“监测、研判、预警、处置”的有效联动。借鉴英国、新加坡等地沙盒(安全空间)监管实践经验,确定特定区域,制定透明化、标准化、科技化的沙盒监管流程,争取监管沙盒制度在杭州落地并试点运行,培育安全、稳定、有效的金融科技创新土壤。

  省政协委员、浙江工商大学教授钱水土比较关注资金链担保链风险、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套利带来的实体经济风险等。

  钱水土建议加快创新监管工具,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创新监管金融风险。强化监管科技应用实践,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优化提升监管能力,运用科技手段推进金融风险防控工作。

  省政协委员、建行大学客户关系研修院院长高强说,针对民营企业最关注的担保问题,目前银行业对民营企业放的款,担保贷款多于信用贷款,自身创新不足导致不少民企融资难。“我们很乐意帮助民营企业,提高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等产品比重,对资信良好的民企提供更多融资产品和服务。”他说,相信这部法规通过后,会进一步促进银行业为民营企业开发提供所需的融资产品。本报记者 陈路漫 林洁

[编辑: 王姝]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