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科普知识  -> 正文

日常防控新冠病毒十问

2020年02月21日 10:40:19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现在正处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建议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

  适当开窗通风。居家每天都应该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加强空气流通,能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场所。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多聚集的地方,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注意用纸或手肘捂住口鼻。

  及时观察就医。如果出现发热,特别是高热不退,咳嗽气促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就应佩戴口罩及时就医。

  如何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消毒?

  冠状病毒为有包膜病毒,对热敏感,56℃持续30分钟能灭活;对醇类、碘类、酚类、含氯消毒剂等多种消毒剂均敏感。

  皮肤消毒可选用75%乙醇、碘伏、洗必泰,粘膜可用碘伏或其他粘膜消毒剂。

  居家环境消毒可选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漂白粉等)、酚类、胍类等消毒剂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配制浓度(市面常售的滴露、威露士、蓝月亮等品牌的消毒剂均可)。

  如何科学消毒,避免过度消毒?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不宜过度,要按照规范,注意潜在风险,以免引发不必要的恐慌。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消灭病毒。诸如车辆进小区或单位时,车辆轮胎消毒,或者对着马路喷洒消毒剂,均属于过度消毒。

  怀疑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怎么办?

  如果怀疑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要带病上班或上学,应主动戴上口罩到就近的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如果有武汉旅游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应主动告诉医生,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加强居家通风和消毒,在家戴口罩,避免近距离接触家人,注意个人卫生。

  怀疑周围有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怎么办?

  自己佩戴口罩,保持距离,避免近距离交流;建议其佩戴口罩,及时前往就近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接受治疗。

  返程复工时道路交通人流量增加,如何确保出行安全?

  国家和社会都加强了公共卫生的爱国卫生行动,在火车、汽车上都有消毒的设施,甚至电梯好多单位也都进行了消毒,总体上是安全的。由于返程复工过程中客流量增加,无法完全排有一些感染的人在其中,因此戴口罩、防止距离接触传播很有必要,做好这些能够预防病毒传播。

  有序复工复产的员工健康防护该注意什么?

  对企业员工,确保症状筛查,包括体温测量、症状的了解。在人员密集的地方或者人多的企业,要戴好口罩,特别是如果因工作需要带防毒/防尘口罩,也能够起到防护作用。戴口罩以前或者取下以后要注意洗手并落实劳动场所的通风。在单位食堂或者在外面吃饭,要尽量和其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如果单位允许,盒饭可以减少风险。

  在出行或坐电梯的时候需要戴手套吗?

  没有必要。日常防控新冠病毒用流水冲洗就可以。只有直接接触污染物的时候才需要戴手套。

  如何使用中央空调,才能正确预防新冠病毒传播?

  根据《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指南》,集中空调在使用之前应该了解它的类型、新风口卫生状况、供风范围等,大部分的集中空调是可以用的。全空气系统的集中空调在使用时要求关闭回风阀,用全新风方式运行。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集中空调类型,要求各个房间之间的空气独立,用的时候尽量开最大的新风。

  须特别注意的是,有一些集中空调是有消毒装置或者净化装置的,在疾病流行期间应该打开运行。每周还要对出风口、回风口、过滤器等部位进行清洗消毒,这也是很关键的。

  当然,如果在供风的范围内发现有新冠肺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应该及时关闭中央空调,进行消毒,卫生学评价合格以后再使用。

  对于疫情内心感到非常恐惧该怎么办?

  这次疫情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程度不同的心理应激反应,担心自己得病也是应激反应的一种。

  以下有四点建议:

  一是要稳定情绪。如果没有出现发烧、干咳等典型的症状,身边也没有确诊或疑似的病人,自身又很少外出,被感染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不要过度恐慌和焦虑。

  二是要理性分析。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判断不舒服的症状和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状是不是相符合。如果说是比较符合,及时去发热门诊就诊;如果不符合,可能是身体方面其他的问题,必要时也应该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三是改变行为。如果知道自己是健康的,但是还是控制不住担心,那就试试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找一件事情让自己长时间投入去做,通过这些方式来改变过于恐惧的心理。

  四是主动寻求心理援助。浙江11个设区市均已开通应对疫情24小时免费心理援助热线,详情如下:杭州市0571-85029595、宁波市0574-12320和0574-81859666、温州市0577-88434567、湖州市0572-12320-4、嘉兴市0573-12320、绍兴市0575-85157777、金华市0579-12320、衢州市0570-12320、舟山市0580-12320、台州市0576-12320-1、丽水市0578-2113515。如果靠自己的能力没有办法缓解不良的应激反应,及时拨打热线,寻求专业帮助。

[编辑: 陈嘉宜]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