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论坛新帖  -> 正文

5分钟真情讲述,中国计量大学“微团课”汇聚“大能量”

2020年03月27日 11:06:16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陈晨雨 陈昕琪 马英姿

  5分钟能改变什么?来自中国计量大学的辅导员们说,5分钟,他们能将抗击疫情的火热战场转化为生动深刻的青春课堂,传播汇聚战疫正能量,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成长。

  近日,中国计量大学团委面向全校青年学生,依托“青春计量”微信公众号特别打造线上微团课栏目“团团微讲堂”,邀请辅导员、青年教师等与青年朋友分享青年所思、青春故事,用亲身经历、心得体会为同学们带去一堂堂真实、生动的团课。每节课只有短短5分钟,既有对当下疫情发展形势的解析,也有自身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分享;既有对党员团员责任担当的诠释,也有对人生理想信念的解读……“生动有意义”“充满力量”“鼓舞人心”……,“团团微讲堂”一经上线,就收获了不少同学的点评和点赞。

  从“灌输”到“体验”,创新讲课方式吸引年轻的心

  怎么才能把生涩的理论课讲活讲生动?怎么才能吸引青年学生主动来听课?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中国计量大学团委通过“互联网+微团课”的方式,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5分钟以内的微团课,不会使观看者产生视觉疲劳,并且线上微团课也更便于传播和阅读。”该校团委书记陈子良表示,“结合疫情防控,用青年话语讲述青春故事,更容易被同学们接受。”

  3月13日,“团团微讲堂”第一课正式上线。来自计量测试工程学院的团委副书记王江飞,将他在村委会参与疫情防控的亲身经历融入课堂,“身边的人和事,最能打动学生,也最能引起共鸣。”没有假大空式的喊口号,而是用真实故事、真情讲述和真心表达来感染和吸引学生。

  “基层的疫情防控工作并不轻松,看似繁琐、重复没有含金量的事,对阻止疫情蔓延却是必不可少的。”王江飞告诉同学们,在村民对疫情认识不到位,且缺乏专业医护设施和人手的情况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容不得半点懈怠”。最后,王江飞以分析小我力量与民族力量的关系作结,勉励同学们相信青春力量。他说:“把每一个青春之小我团结起来,就能凝聚成民族之大我。”

  “形式新颖,内容短小精悍、浅显易懂,见微知著。”17级国贸1班徐俊杰这样评价王江飞老师的讲课,“用较活泼的方式,生动讲述朴素却又深刻的道理。”的确,言之谆谆,情之切切,颠覆了传统“说教式”“灌输式”思政课模式,用真实的抗疫经历和体验,直击学生心灵。

  线上5分钟,线下5小时,干货满满让学生收获满满

  “微团课虽然只有短短5分钟,但备课的时间却用了5个小时都不止。”为了上好课,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夏新兴老师对表达内容、录制技巧、表达方式进行反复揣摩,光是视频录制就录了五六遍。19级金融1班郑芳瑜说:“录制一堂好的微团课需要做充分的准备,老师们一遍又一遍的拍摄是为了呈现最好的微团课,这份心意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了。”

  “在讲微团课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深受教育。作为一名思政工作者,我要不断充实自己,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正能量,做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夏新兴选择向同学们讲述家住湖北、来自质安学院17环境1班赵首实的故事:他已经连续20多天且每天12个小时以上,自愿为小区66家住户进行物资采购,并为所有居民送上安全的物资。

  “用‘中量大故事’续写‘中国故事’,量大学子在疫情中为社会、为国家默默奉献的样子就是当今青年最好的样子。”通过分享赵首实同学的故事,夏新兴希望同学们懂得,疫情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苦难和不便,更多的是成长。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来自法学院的姚昱帆老师用“敬畏生命、破茧成蝶、久别重逢”三个词高度概括了疫情大考中青年的担当与使命,即要有敢于担当的奉献精神、真抓实干的奋斗精神和砥砺创新的斗争精神。“微团课融入了疫情期间学生亲见亲闻亲为的鲜活感人、戮力同心的各种案例,不仅能在思想和行动上引发学生共鸣,还能进一步提升对青年学生教育的思想性和亲和力,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这些干货满满的微团课,是师生对于彼此人生历程的洽谈,也是互相切磋取经的过程。“虽然只有短短的5分钟,但是传递出来的正能量很能够打动人心。”18级生物3班的林佳欣说。

  目前,中国计量大学的“团团微讲堂”已经推出了3期。该活动是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创新举措,旨在发挥网络思政教育功能,做大做强网上正能量,推出具有思想性、政治性、传播性的网络优质内容,引领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陈子良表示,即使疫情结束,也将持续开展下去,致力于将“团团微讲堂”打造成学校共青团网络思政的一项品牌。

  通讯员 陈晨雨 陈昕琪 马英姿

[编辑: 王姝]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