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创新  -> 正文

衢州:绿色金融支持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2020年12月11日 10:03:41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慎劼

  近年来,在衢州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指引下,按照“每个传统行业都有绿色改造机会”的思路,衢州当地绿色金融重点向传统制造业、传统农业倾斜并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目前,衢州创新构建别具特色的绿色企业评价规范、绿色项目评价规范,包括完成首批绿色企业评定,评选绿色企业63家,其中深绿企业9家,中绿企业36家、浅绿企业18家,给予贴息502万元,有力增强企业绿色化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衢州市列入省级绿色项目库的项目325个,总数居全省第二,投资总额达2759.5亿元。

  在此基础上,衢州不断实施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引入市外资金等方式的金融实践,取得绿色信贷大幅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提升和农田质量得到改善等一系列制度突破价值和实施成果,打造出绿色金融支持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衢州样板”,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衢州模式”。

  突破壁垒限制

  助推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

  首先,衢州突破政策壁垒,争取差异化信贷审批权限。如造纸行业曾连续三年成为银行信贷重点限制性行业榜首。而衢州市重点四大产业集群之一的特种纸产业,虽拥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产品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小,是造纸工业的高技术代表,但由于属于造纸和纸制品行业的子行业,没有细分特种纸行业的信贷政策,特种纸同样存在较大的融资难度。2017年,浦发银行衢州分行向总行申报将特种纸行业纳入“一行一策”差异化信贷政策中,从原先“压控类行业”调整为“适度支持行业”,授信审批权限下放杭州分行,单户最高审批权限2.7亿元。三年时间,对特种纸企业新增授信额度8.5亿元,增幅达104%,有力支持了衢州市特种纸产业行业发展。

  其次,加强境内外联动,持续创新特色金融产品。目前,衢州共有31个针对企业转型升级的特色金融产品,其中,自绿色金改以来推出的占80%,如创新排污权质押贷、绿色节能贷、技术升级贷、合同能源管理贷、天然气分布式项目贷、“金屋顶”光伏贷等绿色信贷产品,缓解环保、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扶持特色产业,助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2019年6月,华夏银行衢州分行成功发放衢州市首笔、浙江省第二笔世界银行转贷业务,额度900万欧元,期限4.5年,较大地满足了衢州元立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余热发电能效提升技改项目的投资建设需求。建设银行衢州分行采用组建国际银团模式,邀请建行印尼支行及其他参加行共同支持开山股份在印尼Sokoria30MW地热发电项目融资问题。

  注重生态保护

  推动传统农业绿色升级

  衢州创新前、中、后端全链条金融服务,支持生猪养殖业绿色转型,形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环境持续改善、产业布局优化”现代畜牧业“衢州模式”。

  具体而言,在前端支持生猪标准化集约型养殖方面,衢州实现生猪养殖六统一(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环境控制、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改变生猪行业松散、小规模养殖状态,确保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实现从源头到餐桌的透明化、标准化、资源集约化。在中端支持畜禽粪污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方面,于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领域创建形成了“生猪粪污—沼气发电—沼质肥—农作物”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领域,在全国首创生猪保险及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实行“统一收集、集中处理、保险联动、财政扶持”,通过该机制,生猪投保率、死亡生猪无害化处理率、死亡生猪理赔率均达到100%,成功实现畜禽粪污、病死动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闭环。这项工作荣获2017年度浙江省绿色金融创新十大优秀案例,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充分肯定,农业部要求在全国各大生猪重点养殖区复制推广。在后端支持有机肥企业技改及产品差异化方面,浙江顺康牧业公司通过“股权质押+政策性担保”获取贷款1350万元建设生物有机肥和健康饲料生产线;衢州市宁莲畜牧业公司取得流动资金贷款350万元,建起全省首家纳米膜过滤技术的沼液浓缩处理中心,每年可实现500多万元的有机肥销售收入。

  衢州还创新了绿色期权模式。通过探索创新“一村万树”绿色期权模式,当地投资主体向村集体认购资产包,享受约定时限期满后的资产处置权,形成了社会力量买林木未来收益、村集体赢得绿色资本金,有效打通“一村万树”资源、资产、资金通道。截至7月末,浙江省内175家企业、700多位个人认购绿色期权资产包256个,绿色期权单位1678个,村集体实现增收1070万元。绿色金融使“消薄”从单纯“输血”变“造血”,让农村群众共享绿色金融改革成果。创新推出农特产品绿色期权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对清水鱼实行按年定价、提前预售,该模式提前锁定了销售利润的同时,截至7月末为养殖户发放了2240万元的贷款。

  实现制度突破

  绿色金融开花结果

  在衢州,绿色金融支持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已经实现了制度突破价值。

  首先,积极运用绿色金融产品,助推绿色化转型。传统产业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善于根据产业特征,走绿色化创新道路。在衢州,充分利用信贷、保险、期权等绿色金融产品,实现产业绿色化转型,仙鹤股份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成果——在金融机构的支持帮助下已成功上市。

  其次,积极引入市外资金,助力企业开展多元融资。衢州首笔、浙江省第二笔世界银行中国节能转贷项目贷款落地,标志着衢州绿色金融改革工作得到了世界银行的认可,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为华夏银行衢州分行等股份制银行引入市外资金,助推传统企业绿色化转型树立了典范;为下一步衢州绿色项目、绿色企业争取多元化资金特别是国际资金的支持,开阔了视野。

  再次,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根据时事调整信贷政策。衢州的绿色金融实践表明:金融机构要创新推出各类绿色金融产品,满足传统企业不同类型的转型需求;善于对信贷限制性行业进行细分,积极向上级行下放贷款权限,实现信贷产品差异化。

  目前,衢州绿色金融助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取得了可喜的实施效果。

  绿色信贷大幅提升。衢州将“环保一票否决”纳入信贷管理全流程,建立绿色信贷“三优一重”服务通道(即“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放贷”以及资金“重点保障”),引导信贷资金优先支持环境治理建设项目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新科技领域,加快退出“两高一剩”和低小散行业。截至7月末,衢州市绿色贷款余额919.96亿元,比年初增加133.10亿元,同比增长28.61%,占全部贷款比重达到32.10%,较上年末提高1.29个百分点。

  传统产业加快提升。2019年衢州新增“浙江制造”标准10个、“品字标”企业13家、省级数字化改造试点示范企业9家,新培育“隐形冠军”企业3家、“单项冠军”企业1家;完成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涉及企业32家,整治“低散乱”企业(作坊)138家;淘汰落后产能70家,整治“低散乱”企业431家,处置“僵尸企业”31家,盘活工业用地5280亩,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增长23.3%,衢州市制造业投资增长15.2%。今年上半年,衢州共有3家企业4个产品通过“品字标”品牌认证,品牌企业和实施“浙江制造”标准企业销售占比达到31.3%,比上年度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

  农田质量得到改善。2014~2020年,衢州市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16.2万亩,通过施用有机质、沼液沼渣等措施,8万亩农田从二等田提升达到一等田标准。新垦造耕地等土地整治项目施用有机肥后,土壤质量改善效果明显,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提高30%左右。受益于土地质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品牌明显增多。截至7月末,衢州市共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31个,其中有机农产品169个、绿色食品75个、无公害农产品28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

  目前,在传统信贷支持生猪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衢州正大力推行生物活体贷。如衢江区荷鹭牧场规模化养殖奶牛采用仓储融资的理念,对荷鹭牧场的奶牛采用第三方监管,确保活体抵押物不灭失;根据对奶牛的未来收益进行评估,给予一定额度的授信支持。

  通过建立“猪粪收集—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的县域大循环“开启模式”,衢州设立了专门从事废弃物处理的社会化服务公司,对全县域的畜禽粪污集中统一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目前该模式已经在衢江区和江山市等生猪养殖大县复制和推广。

  衢州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机制被全国各地学习复制。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机制得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批示肯定,农业部、保监会、各省市来衢州考察学习200余批次。

(慎劼)

[编辑: 王航飞]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40003 | 浙ICP备2024107310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