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要闻  -> 正文

百年奋斗路 科技追梦人

2021年07月13日 17:09:39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

  2019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浙江省科协启动开展寻找“科技追梦人”活动,活动通过全省层层发动,发掘身边的“科技追梦人”和他们的感人事迹,通过讲述他们“追梦”的故事,宣传推介一批在科技战线特别是科技基层一线涌现出来的贡献突出、事迹感人、体现时代精神风貌的科技工作者先进典型;通过选树标杆、弘扬时代新风,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激发科技工作人员创新创业的热情,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落细落小落实,进一步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的热情。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奋力拼搏、勇攀高峰的一百年。根据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宣传学习活动的总体部署,浙江省科协着力推进寻找“科技追梦人”活动常态化、经常化、日常化,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本次活动从中选出10位基层一线“科技追梦人”代表,出席5月24日上午在杭州举行的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浙江省主场活动,并颁发纪念奖杯。

  夏晨:创造甜蜜事业的养蜂能手

  夏晨,衢州开化县养蜂协会会长,“全国优秀养蜂者”。52岁的他是个“蜂二代”,他的中蜂养殖基地奇蜂寨就在家乡开化县,目前是浙西地区最大的中蜂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

  30年来,夏晨带着开化蜂农一起养殖中蜂,生产的继箱高品质自然成熟土蜂蜜,在浙江省是独创,2018年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土蜂蜜名品”。

  夏晨还热心服务当地老乡。一方面他培育出好的种蜂、种王提供给蜂农;另一方面,他组建科技养蜂服务队,下乡下村手把手地进行中蜂养殖教学,同时对残疾人士、低收入农户开展专项帮扶。他举办中大型养蜂技术培训活动百余次,现已将高效活框养殖技术推广至全县。2018年他成功组织承办“5.20世界蜜蜂日”浙江主会场活动。

  2020年,开化全县500多户低收入农户养上了中蜂,半年多时间,当地许多低收入农户小有收益,户均增收近万元。热心助农的夏晨先后获评开花县“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衢州市农村十大实用人才”“衢州市优秀农村科普带头人”等。

  韩双来:心怀科学仪器“中国梦”

  韩双来,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总经理,从事高端科研科学仪器研制工作。

  韩双来大学毕业后就一直专注科学仪器研究。此前,国外的分析仪器垄断了中国市场。“要打破僵局,只有做出更好的有创新性的国产仪器。”

  韩双来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最初,他研发的环保专用机,拿过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后来,他带领团队研发的质谱仪器更是填补了国内空白,如今已经做到了市场50%的份额。

  这些年,韩双来从一个研发员变成了研发员的管理者,带领团队一起突破创新。他们研发的“紫外/可见光纤光谱在线过程分析系统”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原位抽取热湿法在线紫外/可见光纤光谱气体分析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和团队共同研发的“新型在线水质分析系统”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韩双来希望通过5~10年的努力,使公司成为一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科学仪器企业,销售收入突破20亿美元,实现我国的科学仪器行业自主可控。

  郑建军:智“影”双全用心服务病人

  郑建军,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才。他的专业方向主要是医学影像诊断。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紧急关头,郑建军带领团队不分昼夜、应急攻关,创新性地建立病毒性肺炎VP-RADS分类诊断系统,把出诊断结果的时间由原来5~7小时缩短到半个小时。同时,通过影像学的专业知识,将病人分类分级后,医生之间形成了沟通的标准术语,有效遏制了疫情的传播。这一做法后来在宁波市内外得到推广。在此基础上,郑建军还开发了基于影像学的多模态重大传染性疾病早期预警系统。

  目前,郑建军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厅市级课题11项,发表论文40余篇。他还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在分子影像领域深入合作,以主要完成人获宁波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探索医疗影像过程的同时,郑建军积极投身于国产诊疗装备的产学研合作,推动国产大型医用影像装备创新升级。

  王立平:真材实料铸就大国重器

  王立平,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王立平主要研究方向是特殊和极端环境下的材料损伤与防护。他研制的系列功能防护涂层材料已成功应用于航天涡轮动力、特殊发动机、飞行器、海洋工程和涉海装备及四代核电等;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5件,申报PCT国家专利12件,其中30件已获成功转移转化。其研究成果获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020科学探索奖和中国好设计银奖等。

  这几年,王立平和团队取得了亮眼的科研创新成绩,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小卫星、跨海大桥等设备和构件上都有其团队的科研成果。

  多年的研究成果也为王立平带来了诸多荣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

  “国家大量的科技创新要完成,需要更多年轻一代的担当,只有我们自己掌握了制高点,国家才会更有竞争力,更有话语权。”王立平说。

  李月华:青春在星辰大海中闪亮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牵动着之江实验室李月华和她团队的心,这个平均年龄不到29岁的科研团队,正在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赋能外太空地表探测。

  1991年出生的李月华,是之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高级研究专员,曾获RoboCup2019国际赛足球机器人中仿人组亚军。李月华所做的这个项目,历史参照少,实地研究的条件也需要自己摸索着搭建。他们曾远赴新疆无人区,实地勘察与火星等外太空地表最为近似的雅丹地貌,并在之江实验室搭建了一个满是猩红色沙土岩石的外太空地表模拟场。

  之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还与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五〇二所组建了联合实验室,一起攻关航天领域科技难题。

  李月华说:“希望把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融入中国迈向太空的壮丽进程,让国家的航空技术成为世界领先。”

  徐云明:用智慧之光点亮光影蓝海

  徐云明,浙江蓝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省级企业研究院院长,浙江蓝特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精密光学元器件,广泛应用于5G光通信,消费电子、人工智能以及半导体领域。

  由他主持开发的“新型汽车后视镜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其中自主研发的3项技术在国内属于首创。徐云明带领蓝特平板光学项目组,进行二代产品玻璃晶圆片的研发,获得知名世界500强公司的认可。2017年,搭载蓝特晶圆片的最新电子产品为公司创造了近3亿元的销售额。

  目前,蓝特光学已拥有授权专利47项,其中徐云明个人拥有3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

  徐云明曾获得第四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嘉兴市十大科技风云人物、第八届科技新浙商“科技小巨人”、嘉兴市第二届道德模范等荣誉。

图片7

  柳丽萍:“萍”踪“丽”影守护绿水青山

  柳丽萍,湖州市农业科技发展中心经作站高级农艺师,湖州市蚕桑学会常务理事,省第一、二届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团队专家。

  53岁的柳丽萍,投身湖州农业发展已有34年。她在湖州率先提出生态茶园建设的理念,并牵头起草生态茶园湖州当地的建设标准。如今,湖州有约17.3万亩的生态茶园,不少茶园还发展起了农旅结合的第三产业。

  湖州的桑基鱼塘是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柳丽萍引进了桑树新品种,改良机械,在湖州首次实现了机械化收割,为蚕桑业的可持续发展扫清了障碍。

  柳丽萍先后主持参加科技项目30余项,主持参加制定省市地方标准7项,获专利5项。其中《杂交桑草本化栽培技术规程》《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规范》均为全国首个地方标准。

  柳丽萍还获得了九三学社省社会服务先进个人、省三八红旗手、湖州市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诸多荣誉。

  柳丽萍说,知识的更新和迭代,是每个科技工作者的必要技能,而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则是她最欣慰的成就。

  尹凯:坚守化工一线的绿色卫士

  尹凯,浙江南郊化学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绍兴市科技专家库专家、浙江省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成员。

  他主持了50余个农药项目的研发生产,为公司创造产值累计超20亿元;申请专利37项,发表国内外科研学术论文20余篇,起草企业、团体标准共43个,主持和参与省级课题和各类试制计划项目20项,负责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9项,经鉴定并登记的省级科技成果6项。

  2020年,为了解决杀菌剂三环唑工艺一直以来存在的生产废水量极大的问题,尹凯与团队夜以继日地探索研究,最终把废水废酸循环利用。氟唑菌酰胺的主要中间体“3,4,5-三氟溴苯”项目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三环唑新工艺”获中国农药创新贡献奖。

  近两年,尹凯更多地开始研究新型含氟农药的新工艺、新技术,在安全、环保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进和突破。

  “希望研制出更加绿色环保、高效低毒的新型农药,通过努力,实现国家从农药大国向农药强国的转变。”尹凯说。

  张克俊:用新技术激扬传统艺术之美

  张克俊,浙江大学科技设计创新创业实验室负责人,中国心理学会音乐心理学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组委会副秘书长。

  他的研究方向是智能艺术与设计,属于计算机和设计的交叉研究领域。正是这一典型的跨学科研究,让他用新技术进一步激扬了传统艺术之美,曾获2016年浙江省G20杭州峰会工作先进个人,两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创新创业导师,2019年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等。

  他与团队研发的音乐智能生成方法,实现了用机器生成的音乐作品可以与人类创作作品相媲美的效果。

  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篆刻平台和小型篆刻机,让人们在手机上便可以个性化定义字体、交互式设计印面,最后把印章雕刻出来,实现了“所见即所得”的篆刻体验。这项成果作为浙江省代表性成果参展了2020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并将作为建党100周年的献礼,助力“智慧亚运”,促进篆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樊锡银:踏遍青山寻矿人

  樊锡银,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副总工程师兼任大队稀土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是地质勘查。他负责的稀土项目部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他个人先后获全国地质勘查行业“最美地质队员”“浙江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1982年工作以来,樊锡银参与主持了数十项地质矿产勘查项目。最让他引以为傲的是2017年,他在丽水庆元1000米以上的海拔处发现了浙江第一个大型稀土矿。整个矿区估算资源量超10万吨,粗略估计有几百亿元的潜在经济价值。这一发现让他把稀土的成矿纬度往北推了1度多,突破了浙江无稀土矿的判断。

  30多年来,樊锡银和团队翻山越岭,四处跋涉,踏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

  除地质找矿外,樊锡银还率领同事开展了矿山占用资源储量核实、矿山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编制等新领域的工作,并荣获浙江省县级矿产资源规划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土资源部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本版文字整理 叶扬)

[编辑: 王琦琦]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