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要闻  -> 正文

一片叶子铺出一条共同富裕路

2021年08月02日 10:39:11 来源: 作者:

      1963年1月6日,周恩来总理陪同锡兰(今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访问梅家坞。这是他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到访梅家坞。

 

  青山萦翠,6月的梅家坞村美如画卷。

  梅家坞周恩来总理纪念室,一尊高1米、宽0.8米,用青铜制作的周恩来铜像矗立在纪念室院子中央,格外引人注目。

  1957年起,周恩来曾先后5次来到杭州西湖梅家坞,并将梅家坞作为指导全国农村工作的联系点,关心和指导梅家坞的生产和建设。这给浙江茶产业发展以极大鼓舞,也对西湖龙井茶加工工艺的保留传承与商品生产的稳定起到了直接作用。

  1957年4月26日上午,周恩来第一次来到梅家坞。当周恩来陪同外宾参观炒茶工场时,一位外宾看见社员炒茶都用手工,就问:“你们炒茶为什么用手工而不用机器?”社干部一时答不上来。周恩来代答说:“龙井茶不光是饮品,而且是艺术品,要求色香味形俱全,要凭手工经验炒制,不能用机器代替。”总理接着又介绍说:“炒这茶的是要技术的,别的地方不大炒得好。”这时,总理看见给炒锅烧水的茶农被火烤得满头大汗,心疼地转身对社干部说:“能不能改用电炒茶?”于是,西湖区的茶农门潜心研究,在上世纪60年代推出了电热炒茶灶、电磁内热炒茶灶和膨胀珍珠岩炒茶灶1200余只,用于炒制龙井茶。

  1958年1月4日,周恩来第三次来到梅家坞,在梅家坞小学的一间教室里,召集合作社的干部和茶叶技术员开座谈会。周恩来亲切地说:“梅家坞是我联系的一个点。”他表示自己是来学习和调研的,所以把会议的主要位置让给了村民和村干部。会议整整开了4个小时。会后,梅家坞村把周恩来的谈话要点整理为12条,并制定了梅家坞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和十年规划。

  1960年12月23日上午,周恩来第四次来到梅家坞。回程时,总理对大队干部强调了搞好山林经济的意义,说:“路边的冬青树可以改种成茶树,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

  一片绿叶撬动一片产业。如今的梅家坞已沧桑巨变,整个村落青山环绕,茶山叠嶂,道路两侧民居鳞次栉比、粉墙黛瓦,农家乐、茶馆、茶叶生意红红火火。截至2020年底,梅家坞村家庭年均收入已达10万元左右,较2000年初增长了三倍多。

  

      茶叶智能化数字化生产与运作是大势所趋。今年5月在杭州举行的2021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首次设立了数字茶叶展区。其中,一家企业研发的“茶叶一件事”数字解决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茶业生产、加工、销售等领域全部数字化,让人们看到茶业未来。(龙巍)

  

  绿油油的茶山就是浙江农民的金山银山。

  记者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浙江茶产业取得了巨大发展——茶叶种植面积从最初的2万公顷发展到2020年的20.5万公顷,其中,茶产量达到19.1万吨,总产值238.6亿元,均创下历史新高。

  绿油油的茶山变身金山银山背后,靠的是科技的支撑。

  20世纪50年代,从试验简易木质揉捻机和单锅杀青机到成套铁质制茶机械设备的推广,这一革命性的技术进步基本解决了浙江炒青和红茶长期传统手工加工的问题,促使了生产效率成倍提高和劳动强度大大降低。1968年珠茶成型炒干机的成功研制和推广应用,标志着绿茶机械化加工的全面前进。在茶树栽培管理方面,1971年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茶树病虫测报站、网点,1973年速生密植栽培技术的试验成功以及改造低产茶园技术的推广,有效地促进了浙江茶园单产的提高。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茶叶首席专家罗列万介绍,通过高产优质的品种资源创新、高效低耗的栽培技术创新、绿色安全的病虫防控、数字赋能、先进加工技术与装备创新及跨界增值的深加工利用,浙江茶产业得到快速升级。

  首先是无性系良种选育推广方面。无性系茶树品质优、产量高、发芽整齐,非有性系品种可比。1990年,省农业厅明确“以无性系为重点的良种工作方向”,将龙井43、迎霜等11个品种列为全省重点推广良种。2001年,浙江省政府《关于加快茶树改良的通知》文件的出台,引发全省掀起无性系良种发展热潮。

  2020年浙江省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5.4万公顷,无性系良种率75.33%。在安吉白茶“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和黄金芽热潮的带动下,浙江特异性茶树品种选育和应用走在全国前列,据统计,全国省级以上叶色特异品种55个,浙江有39个,占比超70%。茶树的良种化和特异品种的推广应用,促进了茶叶品种结构的调整与产品品质的提升,更增进了浙江茶产业强有力的发展后劲。

  2003年,浙江省还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以整合资源、改善加工环境、规范加工工艺为重点的初制茶厂优化改造工程,完成了茶叶从传统粗放加工向食品级清洁化规范化加工转型。2012年,浙江启动了“省标准化名茶厂”建设,以建设连续自动化生产线加工提升为重点,已建成349条各类名优茶生产线,覆盖全省48个县,产值26.7亿元。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抓手,浙江大力推进“机器换人”。目前浙江茶叶加工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大宗茶采摘机械化率达93%,名优茶加工机械化率达96.3%。

  2014年,浙江组建省茶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形成了“产业+团队+项目+基地”的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模式,聚焦浙江省茶树育种技术储备、关键技术的全套熟化推广,分别从生态茶园体系、抹茶产业化、龙井茶标准化和绿色精准防控、红茶提质增效、白化茶关键技术、智慧茶园建设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为浙江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未来,浙江的茶叶就是智能化、数字化服务水平的一个代表。茶叶将在人工智能的控制下,更加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兼顾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平衡,在生物多样性的规律下,健康生长。”罗列万介绍,随着智慧茶园、茶树病虫害精准防控设施、茶叶数字化工艺加工生产线、茶叶智能化产品分类设备等分段模块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以及茶叶开采时间、产质量、病虫害精准测报、茶树水肥营养、灾情监测、加工在线监测等分析评判模型日趋成熟,特别全省范围智慧茶业多地试点、有序推进,智慧茶业将如星星之火快速燎原。

  罗列万表示,未来,将通过优化教育资源,分类推进高校茶叶专业发展和浙江茶业学院、浙江农艺师学院等为浙江省茶产业发展培养更多的适应现代茶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强化茶产业技术团队建设,全面巩固茶产业科技水平制高点。加强茶业智能化规划制订,加快茶业智能化平台设计和茶业数字区块和模拟研发,从智慧茶园着手,逐步扩展至智慧茶厂和智慧市场,率先打造生产、加工、销售、品控等全环节大数据应用于一体的智慧茶叶全产业链,为全国茶叶树立浙江标杆。

  (见习记者 楼昊)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茶叶首席专家 罗列万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浙江茶产业的充分肯定。实际上,在‘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茶产业发展过程中,浙江一直是有担当和作为的。现在讲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这些方面浙江也一直在积极探索,这也是我们茶界、浙江茶人的共同愿景和目标。”

[编辑: 王琦琦]
(本文来源:)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