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创新  -> 正文

郑永利:打通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

2021年08月03日 09:12:09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陈旦

  “学农、爱农、为农”——这六个字既是郑永利的母校浙江农业大学(现浙江大学)的校训,也是他从事农业工作25年来的真实写照。

  25年来,他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帮助农民朋友解决生产难题和解答技术疑惑。他说,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在先进适用技术和农业生产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农业技术的科普使者

  2011年2月14日这一天,对于郑永利来说必定终身难忘。他作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农作物重要病虫鉴别与治理原创科普系列彩版图书”的第一完成人,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并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对于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誉。这也是浙江省科普领域和农业技术推广系统获得的最高科技奖项。

  被问到为何要创作科普系列图书时,郑永利回忆说:“当时很多农民朋友遇到问题就会打电话来咨询我,可是电话里总是说不清楚。我就特别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载体来有效普及先进实用农业技术。”

  事实上,当时农业生产方面的科普图书并不少,但几乎都是文字的,农民比较难懂,不易于理解。“必须要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郑永利告诉记者,他从小时候看连环画时的“看图识字”想到了“看图认病虫学技术”。

  2005年春天,郑永利组织撰写的《农作物重要病虫鉴别与治理原创科普系列彩版图书》开始陆续出版,到2007年秋季全部完成。图书共22个分册,累计版面字数292万,系统介绍了水稻、蔬菜、水果及中药材等58种作物的700余种病虫的识别技巧、科学防治等技术要点。

  “图书里70%的照片都是我实地拍摄的。”回忆起当时创作图书的日子,郑永利特别感慨,“那时候,我基本上不待在办公室,三天两头都在跑基层,几乎每天工作到凌晨一两点。”

  “在2000年左右,我在市场上发现了数码相机。不过,那时的数码相机真的很贵。我记得,我买的是Sony707,大概要1万多元。这个价格那时可以在杭州买7~8平方米的房子。当大家在拼命买房炒房的时候,我在攒钱买相机、买笔记本电脑和筹措图书出版费。”郑永利向记者开玩笑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图书出版后,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一致欢迎和好评,被称为“最新知识宝典”“病虫防治圣经”和“标准答案书”。图书也受到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先后荣获浙江树人奖、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中华农业科技奖科普奖、全国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并被列入全国农家书屋重点推荐图书目录。2013年,图书又被中国科协评为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和重点向公众推介的优秀科普图书。

  郑永利除了创作科普图书之外,还曾经做了单机版和网络版,为此他特意跑去读了农业IT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现在,他又找到科普农业技术的新载体,那就是手机App。待其完成以后,农民只需要手机扫一扫,就可以知道是什么害虫,该如何防治。虽然这又是一项大工程,技术难度高,可郑永利却乐此不疲。

  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者

  “作为一名农技推广干部,比科研院校专家要多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要解决好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是郑永利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一直付诸行动的事。

  自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郑永利长期从事农业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特别是对瓜果蔬菜病虫害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他先后引进性诱剂、杀虫灯、黄板等绿色防控产品并且研究开发出了以“三诱”(性诱、灯诱、色诱)为核心的蔬菜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21世纪初,浙江省蔬菜出现了2种特别严重的害虫,分别是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大发生时各种蔬菜甚至是草坪一夜之间都可被吃光,抗药性很强,农民天天打药都不管用。

  “国际上采用的是性信息素诱杀法,但害虫高发期往往在高温季节,通用船型诱捕器和盆诱法,无法避免胶水变干或者水变干,根本起不到实际的防效作用。”郑永利介绍道,“后来,我研制出了一个群集诱捕器,诱捕效率提高了50倍以上。到2005年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爆发的难题就解决了。”

  群集诱捕器表面看上去就是一个简单的塑料罐,却也花费了郑永利和他的团队不少的心血。害虫婚飞规律、交配节律、交尾偏好以及诱捕器不同高度、密度、方位……这些数据都需要他们亲自采集。

  “当时,我和我的团队晚上收集数据,第二天天亮回去休息,然后等天黑了又继续收集数据。”郑永利回忆道。

  郑永利介绍,他们这项杀虫技术的原理就是模仿这些雌性害虫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及其各自的比例,制作成害虫的性诱芯,等到它挥发后,就相当于一只只人工模拟的雌性害虫。雄性害虫闻到挥发性物质,就会疯狂地向害虫性诱芯靠拢。

  在这些害虫性诱芯的四周,再布置一些陷阱,一旦雄性害虫接近就会被快速捕杀。几天后,当真正的雌性害虫性成熟时,雄性害虫的数量已大大减少,很多雌性害虫就无法完成交配,新生的害虫也就大大减少。

  使用这项杀虫技术,诱捕效果大幅提升,最高纪录一个晚上单瓶诱集2800多头,防效可达60%以上。该项核心技术成果在全国得到较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在此基础上,郑永利与浙江大学教授陈学新团队密切合作,将“三诱”技术和优势天敌昆虫保护利用相集成,充分发挥天敌自然控害作用,有效控制蔬菜重大害虫,促进瓜果蔬菜绿色生产,有力保障了蔬菜质量安全。据悉,“优势天敌昆虫控制蔬菜重大害虫的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并在全国得到较大面积推广应用。

  农民朋友的良师益友

  从1996年成为助理农艺师起,郑永利就开始下乡培训农民。他每年下乡4个月以上,每年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户30余期累计近万人次。时间久了,农民朋友跟他也都熟络了,他们都特别喜欢称呼他一声“郑老师”,平日里有什么疑惑也特别喜欢来请教他。

  “郑老师,我种的米仁不知道患了什么病,您快来帮我看看吧。”就在前些天,丽水市缙云县一位米仁种植户的250亩米仁已经快丰收了,结果却遭遇了病害,这可把他急坏了,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郑老师”。

  “我收到他的求助信息后,马上派了团队人员过去调查,现在我们已经检测出米仁患的是黑粉病,之后我们会继续查找它的致病原因、发生规律以及防治策略。”郑永利说,这样一来,等到明年他们就可以提前防治,不让米仁再次患上黑粉病。

  这样的求助信息,郑永利每年都收到很多。记者了解到,浙江人现在吃到的‘红颊’‘章姬’这两个草莓品种,在刚引进浙江的时候,并不适应浙江的水土,深受炭疽病的困扰。

  “草莓炭疽病是草莓苗期主要病害之一,‘红颊’‘章姬’尤为感病。”郑永利介绍道,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草莓育苗期,是炭疽病最容易病发的时候。天气热、雨水多,在这样高温高湿的情况下,草莓幼苗很容易就死了。

  当时,草莓炭疽病问题并没有解决办法,也没有应对技术。郑永利和他的团队经过近4年的研究,终于攻克了‘红颊’‘章姬’的育苗难题,推动了草莓品种的升级换代。

  “农民朋友都希望我能过去给他们做培训,好些地方每年都会邀请我去,可我感觉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再培训的了。我就开玩笑跟他们说,明年我真不能来了,可是他们都不愿意。其实他们这么信任我,我也很高兴。”郑永利说。

  从进入浙江省植物保护总站到遂昌县政府挂职,再到调入浙江省国有农场管理总站,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郑永利那颗时刻急农民所急,念生产所需的心。

  见习记者 陈旦

[编辑: 陈嘉宜]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