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人物  -> 正文

致敬科技创新者 | 姚玉峰:让患者重见光明

2021年12月10日 09:43:58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林洁 陈嘉宜
 
      从业30多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深掘一口井”,致力于眼科角膜移植的研究与创新,成功解决了排斥反应这一世纪难题,被国际眼科界命名为“姚氏法角膜移植术”。该角膜移植术被美国眼科科学院快讯称之为“该领域治疗方法的一个突破”,被写进了美国医学教科书,同时被载入国际角膜移植发展史中。他先后诊治过32万多例各类眼科患者,经他手术后重见光明的就有3万多人。

  最大的享受是让设想成为现实

  角膜病是眼科致盲性常见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角膜病是眼科最大的致盲眼病之一,目前世界上约有6000万名角膜盲患者,其中中国占了约400万,并以每年10万人的速度递增。

  角膜移植是解除致盲的最佳方法之一。这项诞生于1906年的技术,却有一只凶猛的“拦路虎”长期阻路——因排异反应,患者不但需要长期使用抗排异药,且移植的角膜很快会混浊。但就是这一世纪难题,被一位中国科学家破解了,他就是姚玉峰。

  1979年,姚玉峰考入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因表现优异,1991年底,他入选卫生部公派的出国项目,赴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部眼科攻读博士学位,并用三年时间取得了3项当时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成果,提前两年完成了博士答辩。

  攻读博士期间,姚玉峰主要从事眼科基础研究,当时国内医疗技术条件相对落后,如果继续从事这块研究,困难重重。但他又想着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患者,而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一直是各国科学家想突破的难题,当时他的研究课题方向正好是排斥反应机理。

  “能不能把患者角膜的最后一层内皮层保留住,进行角膜移植,从而规避排斥反应?”这就是著名的“姚氏法角膜移植术”的基本设想。

  梦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这一层内皮层的厚度仅仅为6微米,还不到头发丝的十分之一。据姚玉峰回忆,当时的医疗器械设备远远满足不了做这类移植的需求。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姚玉峰经过无数次的设计、研发和探索,终于形成了获得发明专利的暴露后弹力膜用的“姚氏勾镊”及一整套姚氏手术器械,还有分离充填材料的粘弹剂。

  但真正把“姚氏法角膜移植术”用在患者身上,是姚玉峰回国一个月后的事。1995年5月20日,这一天对姚玉峰来说,意义非凡:他主持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采用最新剥离术进行的角膜移植手术,术后无排斥反应,患者三个月后视力达到1.0。接着是第二、第三例……所有移植均实现零排异。排斥反应这个世纪难题,解决了!

  “作为一个医生,最大的享受,是让自己的设想成为现实,并达到理想的效果。”很快,“姚氏法角膜移植术”被大范围应用在国内患者身上,并被推广到美国、日本、欧洲等地。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断完善,2002年5月,姚玉峰的论文《深板层角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治疗眼烧伤》在美国眼科科学院《眼科》杂志刊登。论文一经刊出,就在世界眼科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患者的健康始终摆在第一位

  为了促进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姚玉峰排除万难,从零开始。1998年1月28日,对姚玉峰来说是另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他来到邵逸夫医院报到,开始筹办眼科,当天就有20多位患者慕名而来。

  彼时的姚玉峰还没来得及穿白大褂,手头也没有专业的医疗工具,连最基本的看病仪器设备都是从附近的医院借过来的。“我不着急,但患者着急,病情一刻都不能耽误。”对于姚玉峰来说,患者的健康始终摆在第一位。就这样,他匆匆忙忙开始了就诊之旅,以应对实战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从医30多年来,他治疗过32万多人,通过手术,让3万多名患者重见光明。

  让他记忆犹新的是,一次,一位8岁的小女孩不小心被同班同学用铅笔尖戳进眼睛,当时满眼都是血。检查之后,必须全麻进行角膜修补,但是这位小女孩刚刚吃过晚饭,全麻则要求必须空腹。姚玉峰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后,决定进行局麻手术。在手术床上,小女孩懂事地说:“叔叔,我眼睛想看到,我一定很乖。”姚玉峰深受触动,他立马调整状态,稳定情绪,深呼吸后,一如往常地投入到手术当中。术后随访,小女孩的视力恢复到了接近正常的状态。

  “作为一名医生来说,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但我一个人的服务能力、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必须要借助同行的力量。”为了让更多的眼科医生掌握知识和技术,从2009年开始,姚玉峰毫无保留地开展角膜病知识和角膜移植技术培训与推广,面向全国眼科医生,每年定期举办两期眼科培训,一办就是12年。从最初100多人的小班到现在超过500多人的大课堂,期期爆满。

  如今,姚玉峰在全国已累计培训了7000多名角膜领域的专业人才,带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眼光、能共同推动学科发展的专业人才,率先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眼库。

  转战病毒学又有新突破

  “在21世纪,生物技术是制高点,将为人类带来根本性的改变。”目前,姚玉峰正在研究一种新的病毒学诊断技术,只要取患者的一滴眼泪,就可以把10种眼科病毒检查清楚。该技术开发了4年时间,已经在邵逸夫医院应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也已受理,通过后便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这项技术的诞生源于姚玉峰在研修期间开展的病毒学基础研究工作。当时,他曾在免疫健康人群中分离到两株ACV耐药病毒株,并阐明其生物学特性、病毒突变位点及病毒对各种药物的交叉耐药现象。

  由于博士期间优异的表现,姚玉峰两次获得日本文部省科研基金的资助,在当时留学生群体中十分少见。之后他又在临床工作中就如何治疗单疱病毒角膜炎,开展了系列的原创性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

  “分离到第一株ACV耐药病毒株时很有意思。当时我的导师从事病毒学研究,平时工作很忙,我就自告奋勇去帮忙,导师看我操作很娴熟,上手很快,便把病毒学研究的工作交给了我。”据姚玉峰回忆,有一天他跟着导师去门诊,发现一个患者角膜上皮缺损,似像又不像单疱病毒感染,他就提议给这患者做个病毒培养,发现该病毒的基因与已有的病毒不一样,顿时喜不自禁,结果竟是世界上第一株阿昔诺韦耐药单疱病毒株。当时整个研究室都震惊了,这件事也加深了他对病毒学的理解。

  姚玉峰认为,病毒学原理有它的共通性。作为一个传染病,要做的就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养成勤洗手等卫生好习惯。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姚玉峰就在眼科内部提出6点防控措施。“当时大家都很恐慌,过去大多数情况眼科医生没有出诊戴口罩的习惯,近距离接触去检查患者,十分容易感染。”姚玉峰说,为了减少新冠病毒传播风险,从那时起姚玉峰所在科室的眼科医生每次出诊都在眼科仪器和被检查者之间用CT片子进行隔开,这样既不影响对患者的观察,又起到防止飞沫直接播散给医生的风险。当时,姚玉峰带领团队还专门制作了一个预防新冠的小视频,宣传如何在医疗场所预防新冠病毒。

  正是姚玉峰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怨无悔的付出,现在,他开创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已经发展成为浙江省重点创新学科、浙江省角膜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卫生部专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中国首家三焦点晶体植入矫治老视手术培训基地。姚玉峰还参加了卫生部相关规范化教材的编写,不断推动医学的发展进步。  本报记者 林洁 陈嘉宜

[编辑: 王姝]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