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保险  -> 正文

顶层设计政策出台 个人养老金新时代开启

2021年12月27日 18:29:29 来源:中国基金报 作者:李树超 张玲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等五份文件。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文件出台,将引导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进入全新发展阶段,金融领域将全面开启“个人养老金”新时代。

  会议强调,要推动发展适合中国国情、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相衔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

  “上述文件可以说是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的顶层设计文件。它的落地,无疑会将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养老金融行业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峰。”华夏基金相关人士表示,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对于我国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应对老龄化压力,提高国民养老金待遇水平,优化资本市场结构等都具有长远和积极的意义。

  “这预示着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将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嘉实基金相关人士表示,个人养老政策与相关指导文件的推出,有利于进一步整合不同领域的力量,全面构筑更有效的养老三大支柱体系,尤其是进一步发挥好个人养老体系的积极作用。

  兴证全球基金FOF投资与金融工程部副总监朱兴亮表示,此次《意见》等文件的出台,是党和国家从中央层面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有力举措。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基金分析师姚慧也称,此次出台政策的高度前所未有,执行力度预计也将与之成正比。而且,前期在银行、保险、基金领域的试点也会为全方位落实个人养老金发展提供经验和信心。

  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开发和创新发展,与政策的推动有极大相关性。

  2018年,财政部、税务总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出台《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在上海、福建和苏州工业园区试点;证监会出台《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养老FOF序幕开启;今年9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12月养老理财热卖冲上头条;12月17日,《意见》审议通过,我国个人养老金将加速发展。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为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提升国民养老待遇,个人养老金的推出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平安基金养老投资总监高莺表示,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三支柱模式成为各国养老金体系改革的共同趋势、第一支柱是政府支出的基本养老金、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税延养老金。目前,我国的养老金保障体系中,绝大部分退休人员除了政府提供的基本养老金,是没有年金等补充养老金的。

  华夏、嘉实基金都表示,当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完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摆在了重要位置。

  汇添富基金认为,推出“个人养老金”有以下积极作用:一是作为国民养老金收入的补充,缓解养老金领域发展不充分问题;二是推动储蓄养老向投资养老理念的转变,形成长期养老规划;三是优化国家金融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完善。

  汇添富基金分析,从国外经验来看,养老金基金可以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影响力量,成熟活跃的资本市场也为养老基金保值增值提供了广阔的运作空间。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规模庞大的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有望成为资本市场的基石,有助于资本市场的繁荣,对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战略意义;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对于养老金的可持续运营意义重大。养老金进行市场化投资,收益往往能够达到缴费本金的数倍,可提高个人养老金的替代率和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有利于防止老年贫困和社会稳定,成为一个“民生安全网”。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9.98亿人。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总体保障水平相对有限;10.5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0.27亿。第二支柱企(职)业年金的覆盖面仍然较窄,只能满足小部分群体的养老需求;试点地区参加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人数为4.88万人。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养老金结余占GDP比重约为12%,其中,第一支柱占比为62%,第二支柱占37%,第三支柱的占比极低,发展严重不均衡。

  根据测算,目前我国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为38%,远低于世界银行建议的不低于70%的水平。如果只依靠基本养老金,未来老年人的生活水准可能出现大幅度下降。因此,完善居民养老保障,迫切需要加快补足第三支柱个人商业养老这一短板。

(李树超 张玲)

[编辑: 王航飞]
(本文来源:中国基金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