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银行  -> 正文

告别“跑马圈地” 信用卡开启精耕细作模式

2022年01月06日 09:52: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琼斯 黄蕾

  “信用卡的跑马圈地时代结束了,各家银行未来将更多转向精细化客户经营。”谈及信用卡业务的新年布局,一位银行信用卡中心高管如是说。

  从多年前规模放量的高歌猛进,到近年来受到资产质量的短暂冲击,信用卡行业逐渐呈现出“增长略显乏力、信用风险不容忽视、客户投诉居高不下”等疲态。转型势在必行。

  监管新政加速了这一转型进程。正在征求意见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从治理滥发卡、乱分期、过度授信等多个维度引导机构摒弃粗放经营的理念。转型信号愈发强烈。

  现状:跑马圈地休矣

  作为零售业务板块的重要拼图,信用卡业务是银行必争之地。但从全国宏观数据看,无论是发卡量还是信贷余额,相较此前数年的黄金增长期,信用卡业务近两年增长略显乏力。

  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发卡量方面,截至2018年末、2019年末、2020年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分别同比增长16.73%、8.78%、4.26%。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为7.98亿张,同比增速约为4.18%。

  贷款余额方面,截至2018年末、2019年末、2020年末,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分别同比增长23.33%、10.73%、4.26%。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8.40万亿元,同比增速约为8.25%。

  一位券商分析人士认为,信用卡业务高歌猛进的超高速发展期告一段落,目前处于低速增长状态。背后原因主要是供需两端生变:需求端,受疫情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发生了改变;供给端,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下,银行的风险偏好发生转变,主动调整策略。

  “改变粗放的发展模式是关键。”在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疫情发生以来,信用卡行业逾期压力较大,增速放缓,客户投诉增加。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44374件。尽管这一数字相比上年同期减少8.3%,但依然占银行业投诉总量的50.8%。

  监管:治理典型乱象

  以滥发卡为表征的盲目追求做大规模,以乱分期为表征的加重客户息费负担,以过度授信为表征的加大经营风险、推升客户杠杆水平,是如今信用卡行业被诟病较多、被监管聚焦的典型乱象。

  在滥发卡方面,近年来,部分银行在发展信用卡业务过程中,把发卡量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盲目追求规模效应和市场份额,导致了大量“睡眠卡”的产生。为此,新规要求,长期睡眠信用卡比率不得超过20%,整改后仍超出该比例的银行不得新增发卡。

  在乱分期方面,部分银行存在不合理设置过低的账单分期起点或不设起点,未经客户自主确认实施自动分期等问题。新规在信用卡分期业务管理方面亦进行了强化。

  在过度授信方面,由于部分银行信用卡授信管控不审慎、存在过度授信等问题,新规再次强调落实“刚性扣减”,即银行在授信审批和调整授信额度时,应当扣减客户累计已获其他机构信用卡授信的额度。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遵循监管“刚性扣减”的政策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信用卡统一授信已经初见成效。在信用卡经营的存量时代,这一全国性行业规范将进一步推动全行业信用卡授信业务有序健康发展。

  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告诉记者,已积极落实“刚性扣减”政策。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表示,在信用卡额度审批时,将扣减申请人在他行已获信用卡授信总额,控制实际审批额度不超过“刚性扣减”后额度,进而有效识别多头共债客户,防范融资过度风险。

  变革:转向精细化经营

  来自政策和环境的变化,将直接触动信用卡业务发生深刻变革。

  首当其冲的是信用卡发卡策略之变。一家银行信用卡中心高管表示:“过去的策略是,先铺地盘,再做获客,接着再去做经营。现在这套策略行不通了,新规要求长期睡眠信用卡的比率在任何时点都不得超过20%,这意味着要找到真正使用信用卡的人群,这对获客精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降低长期睡眠信用卡的比率,大致有三种方法。”董希淼表示,一是做大分母,但机构一般不会采取此类措施,去年以来信用卡发卡增速已经放缓;二是注销睡眠卡,可能会导致信用卡数量的减少;三是激活睡眠卡,推动活跃卡的增长。

  前述信用卡中心高管认为,预计未来信用卡在获客投入上会更强调结构上的精准。同时,各银行可能加大对存量客户的投入,提升睡眠卡的活跃度。

  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表示,对长期睡眠卡比率的上限要求,能遏制单纯追求发卡量的片面经营目标,对于行业稳健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该行会按此方向持续优化信用卡经营策略。

  具体而言,在策略和考核导向方面,不片面追求卡量,重视优质客群获取,同时做好持卡人归户管理,同一客户持有多张卡片时,所有卡片(含附属卡)共用同一信用额度;在经营方面,重视客户的活跃表现,通过精细化经营和服务能力,为客户创造良好的用卡体验,提升客户的用卡意愿;在风险管理方面,强化支付结算风险管理并对长期睡眠户加强识别。

  某银行信用卡中心高管认为,未来,信用卡有望回归支付本源。他认为,新规通过引导银行更多地做支付而不是去做分期,让各信用卡中心更多地作为支付运营商的身份出现,符合避免个人杠杆率过快抬升引发金融风险等政策导向。此外,新规强调支付惠民、支付为民和便捷支付,意味着银行应搭建便民、利民、惠民的支付场景,以此触发用户对信用卡的使用。

  针对“刚性扣减”,专家与机构建议应进一步扩大其施行的覆盖面。比如,互联网金融、小贷等主体也需统一执行“刚性扣减”政策要求,这将有利于信用卡及各类市场主体在一个更加健康的空间内展开服务体验的竞争。

  “未来,客户获取、客群经营和风险控制将是金融机构建立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信用卡业务将从“跑马圈地”逐步转化至精细化经营。

[编辑: 陈路漫]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