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投资  -> 正文

主板注册制后网下打新入围率腰斩 个人投资者定价能力亟待加强

2023年05月16日 10:50:19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刘艺文

  主板注册制落地已经一月有余。此次改革后,主板新股定价实现了市场化,突破了以往23倍市盈率的隐性标准约束,且延续了个人投资者可以继续参与网下询价的规定。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定价能力也面临着较大挑战。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从目前已询价的15只主板注册制新股来看,个人投资者报价的入围率较低,平均只有45%,且多只新股的入围率低于30%,而同期公募报价的入围率平均则接近90%。此前核准制时代,主板个人投资者网下报价入围率则超过99%。

  “对个人投资者来说,这没有先例可以参考借鉴或者积累经验,毕竟科创板、创业板都不允许个人投资者参与网下询价。个人投资者还需要逐步适应,逐步提升定价能力。”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某券商人士称。

  报价入围率偏低

  截至5月15日,主板注册制实施以来,已经有12只股票成功上市,有3只股票完成了网上发行,即将正式上市。

  与之前核准制相比,主板放开了23倍市盈率的定价限制,这对参与主板网下打新的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从目前已有的网下打新数据来看,个人投资者的报价入围率较低。比如,在网下询价环节,主板注册制新股中信金属有344名个人投资者参与询价,其中报价入围的仅有78人,报价入围率约23%;另一新股中重科技有213人参与询价,报价入围仅有59人,报价入围率约28%。

  总体来看,上述15只主板注册制新股中,个人网下报价入围率低于30%的有3只;位于30%~40%之间的有4只;位于40%~50%之间的有2只;位于50%~60%的有3只;高于60%的有3只。15只新股的个人投资者平均报价入围率为45%。

  与此相比,同一批新股,公募基金的报价入围率就要高很多。上述15只新股中,公募的网下报价入围率平均为88%,其中8只超过90%。与此前的主板核准制相比,据华安证券研报数据,今年以来18只核准制主板新股的个人投资者报价平均入围率超过99%。由此可见,不论是与此前的核准制相比,还是与机构投资者相比,个人投资者网下报价的入围率都较低。

  “这个不难理解,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以前有23倍市盈率做参考,所以报价一般都比较准,入围率99%甚至100%都不意外。现在定价市场化了,个人投资者的‘锚’一下子没有了,这时候报价偏离度就比较大了。而公募等机构投资者还是具有比较深厚的研究定价能力的。”北京某券商营业部负责人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破例”参与网下打新

  事实上,个人投资者参与新股的网下询价并非惯例。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科创板、创业板的网下打新都仅限机构投资者参与,主板凸显了一些差异化的安排。在实施全面注册制之前,主板的网下打新就允许个人投资者参与,全面注册制改革后依旧延续了这一传统。也就是说,目前主板是唯一允许个人投资者参与网下询价的板块。

  根据相关规定,科创板、创业板的网下投资者由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及前述机构资产管理子公司、期货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符合一定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等专业机构投资者构成。主板网下投资者由前述专业机构投资者、符合一定条件在中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其他法人和组织以及个人投资者构成。

  对于个人投资者参与主板网下打新,监管设置了较高的硬指标门槛——要有5年以上的股票投资经验,且最近3年持有的股票至少有一只持有时间连续达到180天;股票市值要达到6000万元以上。

  为了避免个人投资者随意报价,相关规则对参与网下打新的个人投资者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要求上传定价依据,以避免随意报价的产生。例如,主板注册制新股中信金属在询价公告中表示,“网下投资者为个人的,应在上交所互联网交易平台提交经本人签字确认的定价依据。未在询价开始前提交定价依据和建议价格或价格区间的网下投资者,不得参与询价。网下投资者未提交定价依据和建议价格或价格区间的,联合保荐人(联席主承销商)将认定该网下投资者的报价无效。”

  具体而言,网下个人投资者应具有独立撰写完成的定价依据,定价依据应当至少包括合理的估值定价方法、假设条件和主要估值参数的说明、逻辑推导过程以及具体报价建议或建议价格区间;采用绝对估值法的,定价依据还应包含估值定价模型和发行人未来三年盈利预测、假设条件;盈利预测应当谨慎、合理。

  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个人投资者网下打新的入围率明显偏低,与机构相比差距较大,个人投资者对新股的定价能力亟待加强。

  “也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市场化定价对参与网下打新的个人投资者而言,是个全新的课题,需要逐步适应,后续可以继续观察一段时间。”上述北京某券商营业部负责人说。

[编辑: 王航飞]
(本文来源:证券时报 )
  • 科技金融时报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4017371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70005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