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第十一届中国红树林学术研讨会”在温州开幕。中国生态学学会秘书长钟林生,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蛟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孙国仓,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瞿自杰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开幕式由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所长陈秋夏主持。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生态学学会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省农业科学院瓯海科创中心承办,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红树林保护恢复创新联盟、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中国太平洋学会红树林海草研究分会、温州市资源植物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等4家单位协办。
大会围绕红树林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发展,聚焦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科学认知、红树林保护修复与蓝碳、红树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监测等领域,邀请了清华大学(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香港大学的相关领导、专家、代表共聚一堂,为促进中国红树林研究的发展以及对全球、环境的改善进言献策,共同探讨、分享近年来我国在红树林保护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红树林蓝碳、生态修复等研究进展与技术经验,共推红树林保护事业再上新台阶。
开幕式上,由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与温州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共同建设的“温州市红树林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提速推进温州红树林保护和发展。
据介绍,“温州市红树林研究中心”将集聚科研院所科研、人才、技术、平台等资源力量,重点支持温州红树林保护和修复建设,充分发挥北缘地带红树林研究特色,打造红树林保护发展的研究高地、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海洋蓝碳开发的前沿阵地,建设成为有全国影响力的红树林研究机构。中心将主要开展红树林北移扩面战略规划、红树植物育种、红树林生态功能提升和红树林蓝碳研究。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提供政策指导和资金支持;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负责温州市红树林研究中心运营。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被聘任为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会上,杨焕明院士作主旨演讲。他指出建立温州市红树林研究中心意义重大,并提出加强红树林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等研究重点和加强合作的建议。
清华大学(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教授林光辉、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站长王友绍、中山大学教授唐恬、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研究员李瑞利、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升等专家围绕全球红树林生态修复与蓝碳交易进展、红树林生物资源调查与重要物种DNA条形码库构建、红树植物染色质可及性与表达调控、深圳红树林湿地资源调查、评估、保护、浙江省红树林现状和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等作报告分享。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海陆交错区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红树林保护和发展高度重视,做出了“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的重要指示。
近年来,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红树林研究团队聚焦浙江红树植物种质创新与高质量红树林营建关键技术,筛选出适宜浙江省种植的红树植物4种,选育出国内首个秋茄耐寒良种“龙港秋茄母树林种子”,编制《红树林造林技术规程》地方标准,造林成活率提升到90%以上,建立示范基地超2000亩,为浙江省红树林保护修复、北移扩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次会议为期4天,采用主会场+分会场、线下报告+实地考察、主题分享+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来自全国各地从事红树林研究、保护、修复和管理的106家单位近300位人员在现场参会,近万位相关人士在线上参会。
9月18日,专家学者赴苍南沿浦湾、龙港鳌江口实地考察两地红树林保护修复现状。
(记者 叶扬 通讯员 肖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