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5日,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的2023年浙江(杭州)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暨“中华问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科普展在浙江省科技馆开幕。
浙江省副省长卢山,省科协主席姒健敏,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世烺,省政府副秘书长蒋珍贵,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吴晓东等出席活动,并共同开启浙江(杭州)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
浙江省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由“1+4+1”组成,“1”是一场启动仪式;“4”是充分利用省科技馆场馆优势,把科普展与主题体验结合,设置“中华问天”“叩问苍穹”“科学实验秀”“社会大课堂”四大活动专区;后面的“1”是一系列航天科普报告会。
在当天活动现场,浙江省科普工作的多项成果一一展示:进行了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授牌,公布了第二批“浙江院士科普基地名单”,启动了“科学咖啡馆共建”仪式,上线了“浙里科普地图”,开启了2023年杭州市最美科普人选树活动,展现了太空“浙”力量——中国首颗人工智能卫星“地卫智能应急一号”从太空传回的最新一组地球全景艺术作品《太空之弦》,等等。
2003年9月2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参加首届“中国浙江科普节”,在浙江省科技馆与公众一道参观“神舟”号科普展。今年是“神舟”号科普展20周年,为回顾展示浙江航空航天科学技术成就,普及航空航天科普知识,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航天技术的兴趣和对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本次主场活动同步开展“中华问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科普展。
“中华问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科普展以“回望中国载人航天三十载飞天路”为故事主线,通过“使命”“征途”“展望”三大板块,展现载人航天工程自诞生之日起,逐步突破三大关键技术门槛,最终成功建成空间站,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的光荣历程。展览综合运用了氛围造景、多媒体等交互手段,对航天员系统、空间站系统、火箭系统、航天精神等复杂抽象的知识点进行解读,激发观众的探索兴趣。科普展特邀航天科普专家郑永春博士(“火星叔叔”)、浙江航天科普名人姚爱英出席活动,与观众亲密互动。展览将持续至12月15日。
配合“中华问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科普展,浙江省科技馆及全省各地还将围绕航空航天主题开展一系列主题科普报告会,邀请航天员或航天科普工作者作航天主题报告。
浙江省全国科普日活动于9月15—23日集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贯穿全年。预计全省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达3000余场,部分活动将持续至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