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清澈的淡水从崭新的管道中汩汩流出,由舟山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承建的虾峙镇湖泥岛万吨级海水淡化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不仅标志着普陀区南部岛屿城乡供水一体化战略取得里程碑式突破,更书写了公司上下面对前所未有之挑战,以非凡的智慧和汗水谱写的奋斗篇章。让我们将目光聚焦这场与大海、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回顾那些迎难而上、忘我付出的动人瞬间。
孤岛筑梦,直面三大“拦路虎”

在远离大陆、孤悬海外的岛屿上建设万吨级海水淡化工程,其难度超乎想象。项目伊始,三大严峻挑战便横亘在舟山水司人面前:
运输难:天堑阻隔的物流大考。大型核心设备、海量建材的跨海运输成本高昂,更受制于变幻莫测的风浪、雨雾天气。一个“运”字,成为项目推进的首道关卡。
施工组织难:螺蛳壳里做道场。岛屿空间极其有限,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施工所需的淡水、电力等基础资源极度匮乏。如何高效、安全地组织大规模施工?考验着团队的极限统筹能力。
地质与环境挑战:大海的严苛洗礼。脆弱多变的海岛地质给基础施工带来巨大风险;高盐、高湿、强腐蚀性的海洋环境,对设备设施的耐久性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工程质量与长效运行面临严峻的自然挑战。

上下同心,铸就攻坚克难的“铁军”
面对重重难关,舟山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公司领导到一线员工,全体参战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启了“白加黑”、“五加二”的奋战模式,用行动诠释了“忘我付出”的真谛。
领导靠前指挥,吹响冲锋号角


公司领导班子将该项目列为年度“头号工程”,主要领导多次亲临湖泥岛现场办公,坐镇指挥。他们深入最前沿勘察难点、协调资源、解决难题,为项目团队注入强大信心与动力。关键时刻的决策拍板、资源倾斜,为项目扫清了障碍,指明了方向。


项目一线建堡垒,“领”出建设加速度
面对工期压力,项目临时党支部深化“党建引领平均每个项目节省100万”主题实践活动,强组织、聚合力,为项目冲刺保驾护航。党员冲锋在前,带领建设团队日夜攻坚。
临时党支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项目临时支部积极联动机关党支部,借力“双满意”活动,高效解决现场难题。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对高风险环节实施“现场巡查+远程高清监控”双重动态管控。项目建设关键期,每周精准“把脉”进展,严查设备到货、安装及自动化系统筹备;系统布局电气与自控工作,前瞻谋划,稳步迈向智慧化新高度。

骨干冲锋陷阵,智慧破解困局
针对运输难,项目组骨干成员化身“气象专家”和“物流指挥官”,精心规划航线,24小时紧盯海况,抢抓每一个稍纵即逝的“窗口期”。他们顶着风浪组织装卸,硬是将一台台“庞然大物”安全如期送达孤岛,上演了现实版的“乘风破浪”。


面对施工组织难,技术骨干们大胆采用“模块化预制、分区分块作业”的创新模式。他们科学编排工序,实现各环节无缝衔接。为攻克地质与环境挑战,技术团队反复论证,制定针对性极强的地基处理方案,确保每一处构筑物都稳如磐石。设备选型上,他们精益求精,选用高等级的耐腐蚀材料,为这座“海岛水立方”穿上了抵御盐雾侵蚀的坚固铠甲。


一线员工挥洒汗水,平凡岗位显担当
施工现场,建设者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他们放弃节假日,远离家人,驻守孤岛。无论是烈日炙烤下的钢筋绑扎,还是深夜灯火通明的设备调试;无论是地质钻探时的泥泞满身,还是管道焊接时的火花飞溅,处处可见他们忙碌的身影。



汗水浸透了工装,海风吹皱了脸庞,但没有人叫苦叫累,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早日让海岛居民喝上放心水。后勤保障人员同样全力以赴,克服岛上物资匮乏的困难,千方百计保障好大家的“菜篮子”和“药箱子”,成为前线最坚实的后盾。

硕果盈枝,“蓝色动力”赋能未来
自上而下、万众一心的“铁军”精神,汇聚成无坚不摧的力量,推动着万吨级海水淡化工程在重重困难中拔地而起,填补了普陀区南部岛屿规模化海水淡化的空白,为区域蓬勃发展的船舶制造、绿色新能源等战略产业注入了稳定可靠的“水动能”。




站在新的起点上,公司将以该项目为标杆,继续发扬攻坚精神,持续优化海岛基础设施,深化水资源循环利用,为绘就舟山现代化海洋城市的壮美蓝图贡献更澎湃的“蓝色动力”。
通讯员 张臻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