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年就业压力攀升,许多青年将目光转向创业领域,但受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门槛抬高、个人技能不足等多重因素影响,青年创业呈现“量增质弱”特征。在此背景下,最初以满足青年多样化学习需求为出发点的青年夜校,凭借实用的课程设置、灵活的教学模式以及强大的资源整合力,在助力青年人创新创业方面初见成效,且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7月至8月,中国计量大学“浙里夜校?青创引擎”实践团队聚焦“青年夜校赋能青年创新创业的影响机制与路径”,赴浙江省3个地市及下辖12个区县开展专题调研。团队累计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000多份,对200余人次的青年创业者进行访谈,还与杭州、宁波、温州三市的团市委以及各地团区委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度交流,并实地走访滨江区新潮夜校、海曙区青年夜校等多个青年夜校示范点,为解析夜校赋能机制提供数据基础。

深入园区调研:锚定青年创业痛点,为探究赋能路径找准靶心
团队走进创业园区发放问卷、开展访谈,系统梳理当代青年创新创业的核心困境,为后续分析夜校赋能的针对性路径奠定基础。不少青年反映,团队建设中利益分配矛盾、资金链断裂、人脉资源匮乏等问题频发,折射出其在管理能力、资源整合、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短板。炫眼科技张总直言:“创业核心难题集中在‘人’的管理与‘方向’的把控,这些短板恰恰是夜校等平台可着力弥补的方向。”

体验夜校课程:解码课程与资源供给逻辑,初探赋能机制
团队深入十处青年夜校体验课程,从课程设置与资源供给维度,初步探究夜校赋能创业的具体机制。夜校课程以“普惠性”与“实用性”为核心,涵盖AI应用、美妆、咖啡拉花等可直接支撑“第二职业”的技能类课程,通过“技能补给”为创业提供基础能力支撑;萧山区青年夜校设置免费“青年自习室”“讨论室”,以“空间共享”搭建交流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助力创业者拓展人脉、碰撞思路,形成“技能+ 资源”的双重赋能雏形。

对话业内专人:梳理运营现状与规划,明晰赋能路径优化方向
团队与青年夜校负责人、各地团委工作人员深度对话,进一步梳理夜校赋能创业的现有路径与未来优化空间。亲橙学堂孙老师、王老师提供的案例显示,亲子面部彩绘等课程已帮助学员以低成本开启摆摊创业。这类案例印证了夜校能够为青年提供低门槛的创业新思路,让职业发展与创意落地更贴近现实需求。但目前夜校仍存在短板:尚未形成覆盖创业全流程的课程体系,在知名度提升、课程研发针对性等方面待加强。未来规划中,“拓展创业全链条课程”“强化资源对接功能”等方向,将成为优化赋能路径的关键抓手。

通过调研,团队深切感受到青年夜校在技能补给、资源整合等方面赋能青年创业的独特价值。“作为大学生团队,我们期待夜校能持续聚焦创业全流程需求,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强化课程与创业场景的适配性。”团队负责人刁志文说,相信随着赋能机制的成熟与路径的优化,青年夜校将成为破解青年创业“量增质弱”困境的重要支撑力量。当夜校的灯光照亮更多追光者的创业路,个体成长的涓滴之力,终将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澎湃动能。
通讯员 吴思哲 周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