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投资  -> 正文

政策“组合拳”发力 激发服务消费增长潜能

2025年08月20日 20:39:32 来源:中国金融网 作者: 徐贝贝

  发展服务消费既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力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稳步提升,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明显。2020年至2024年,我国服务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专栏中对于发展服务消费的空间以及金融政策如何发力作出分析。《报告》指出,相对商品消费,我国在服务消费方面具有较大增长空间。下一阶段,金融政策将着重从供给侧发力,并与其他政策形成合力,推动改善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助力释放消费增长潜能。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在促进消费方面,主要着眼于从供给侧发力,与其他政策形成合力,推动改善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要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稳固信贷支持力度,并加快发展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大对服务消费供给企业,比如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领域的金融资源投入。

  服务消费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报告》指出,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将逐渐从商品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转变,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均表现出这一趋势,分别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实现了服务消费对商品消费的赶超。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认为,我国商品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与美国水平大致相当,差距主要集中在服务消费领域。参考发达经济体的经验,美国、韩国、日本在人均GDP从1.3万美元向2.0万美元提升的过程中,居民服务消费占全部消费的比重分别从54%、53%、46%提高至60%、59%、48%。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为46%,可见我国服务消费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服务消费涉及面广、联动性强,与产业链发展和经济增长质效直接相关。近年来,我国居民服务性消费占比持续提升,消费结构由商品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加速转变。今年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3%,持续快于商品零售额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2%,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服务消费涵盖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文娱旅游、教育体育、居住服务、健康服务等领域,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服务消费需求不断升温,养老、托育“一老一小”服务成为很多家庭的刚需,家务劳动社会化趋势显现,体育赛事、电影、演出市场活跃,文旅休闲等相关消费较快增长等。数据显示,1至7月份,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交通出行服务类、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国7地511场重点赛事活动,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

  进一步发展服务消费,不仅有利于挖掘消费潜力、扩大国内需求,也将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更多样化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服务消费领域还面临着突出矛盾,即在需求较强领域的供给不足问题,具体表现为供给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和企业盈利不足三个方面。《报告》指出,我国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领域供给滞后于需求。例如,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不到10%,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约36%的水平。服务消费供给存在结构性矛盾,低端化、同质化供给过剩,专业化、个性化供给不足。此外,服务消费领域盈利水平受消费群体偏好影响较为明显,一些新兴消费领域的盈利模式还在不断探索中。

  财政金融政策联动促消费

  从5月份中国人民银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工具,到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再到近期国家出台育儿补贴政策、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更加关注惠民生、促消费,着力夯实稳内需的基本盘。

  值得关注的是,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近日联合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通过财政和金融联动,支持促消费、扩内需。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范围为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实施时间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范围为向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银行贷款,聚焦餐饮住宿等8类主要消费服务领域,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可以贴息1年,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

  温彬表示,贴息政策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将个人消费贷款纳入贴息范围,可直接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提高居民运用金融杠杆扩大消费的意愿和能力,同时有助于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消费信贷支持,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进一步拉动消费增长。

  瞄准服务供给不足的突出问题,下一阶段,金融政策应如何发力破题?《报告》指出,一是发挥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保持流动性充裕,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营造有利于扩消费的金融环境。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落实好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工具,用好用足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加大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二是不断拓宽支持消费的融资渠道。稳固信贷支持力度,加快发展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大对服务消费供给企业的金融资源投入,支持经营主体产业升级、业态融合,不断提高供给能力和质量。三是强化政策协同配合。发挥财政、就业和社保等政策的协同效应,加快制定中长期消费发展战略,加大低收入群体保障力度,优化养老、育幼、医疗等服务体系,有效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编辑: 杨柳树]
(本文来源:中国金融网)
  • 科技金融时报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40003 | 浙ICP备2024107310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