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银行  -> 正文

乡野耕耘 稠州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站引路乡村共富

2025年08月26日 20:40:59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通讯员 刘家慧 本报记者 赵琦

  “能给孩子们看的书,我都摆出来,现在应该有400多本了。”在台州临海伏龙村宽敞明亮的农村金融服务站里,站长李宛贞为留守儿童开辟了一个读书角。“读完一本书,就能来找我换个小礼物。”她说,“这点小举动能够让大家有所收获,就足够了。”在浙江乡村,像伏龙村一样的服务站设施还有很多,在这背后,是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以下简称“稠州银行”)金融下乡的助农实践。浙江金融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的通知》,指导辖内机构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加大乡村建设、“新农人”等金融支持,持续深化金融助力山区海岛县共同富裕“一县一方案”,深深扎进发展的土壤,稠州银行乡村振兴团队走村入户,用一个个“小举动”,书写着普惠金融的“大文章”。

  红色纽带,连起共富路

  2020年,稠州银行按照人民银行相关制度要求,将全行第一家“农村金融服务站”开在了金华磐安。到2025年上半年,稠州银行的“农村金融服务站”已正式挂牌开业超600家。服务站不仅配置银行自研的智能助农终端,提供转账汇款、小额取款、代理缴费、余额查询等支付服务,还因地制宜开辟了宣教基地、乡村书屋、快递物流收发点等多重功能区域,开展群众慰问、金融知识宣教等便民行动。在这里,稠州银行补齐银行网点金融服务“盲区”的拼图,为偏远山区、乡村居民享受便捷金融服务提供“家门口”的解决方案。

  不断延伸普惠金融服务触角,农村金融服务站成为激活辖内乡村经济血脉、夯实共同富裕根基的重要载体。稠州银行推动渠道、服务、产品、资金在农村区域下沉落地,党员干部分片包干“亮身份”,通过平台支撑开展支部共建、群众慰问、反诈宣传各类活动,以“红色服务站”为建设重心践行普惠金融使命,夯实金融助农思想根基。

  在湖州长兴长潮岕村这个“红色山村”,退休村干部俞小虎是服务站的党员站长。长潮岕村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村落,交通不便。“以前办个银行的业务,要坐30多公里的公交车去镇上,大半天就没了。”俞小虎指着服务站内公示的制度守则说。这几年,他承办服务站,向稠州银行客户经理学金融、学政策,为当地养殖业发展引入资金“活水”。5年多来,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专门接送行动不便的老人办业务,服务“进村”更“入户”。通过与当地村委的党建共建,俞站长还开展“红色电影”放映、爱国主义教育、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不断丰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内涵。

  金华武义是“后陈经验”的发源地,讲究“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为续写“后陈经验”金融服务篇章,依托农村金融服务站,稠州银行乡村振兴团队走进田间地头,根据村民实际情况设计服务方案。在武义县政府、农业农村局及各镇街村居的支持下,稠州银行金华武义支行的足迹辐射200多个村居,为6000余户农户送去金融关怀与信贷服务。武义泽村服务站的站长陈连明,就是乡亲们信赖的“热心肠”。他帮助村民卖茶叶、青豆、莲子,解决农产品滞销难题,对困难农户更是高价上门收购。“他心好,定价总替我们着想。”农户说,“通过陈站长搭桥,自家能多挣好几千块。”陈连明还把银行的反诈知识带回了村,成功劝阻过村民向不法分子转账。“我不仅要帮大家卖东西,更要做乡亲们和银行之间的‘连心桥’。”今年3月,陈连明被评为“武义好人”,成了真正的“共富带头人”。

  邻里伙伴,心系百家事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丽水同济社区服务站站长吴海妫曾当过村支书,退休后琢磨着怎么帮乡亲们增收。她利用自己开过来料加工厂的经验,在服务站办起了“来料加工技能培训班”。“阿婆们看手机视频学不会,就来服务站,我们手把手教她们包装。”吴海妫和稠州银行丽水分行客户经理一起当起了老师。“来料加工”按加工件数计算报酬,工作时间大多自由,吸引了不少留守妇女加入。2024年,这个“技能班”为50多位居家妇女和老人带来了收入,加工点年销售额达40万元。

  青山秀水间,如何让优质农产品变成乡亲们兜里的真金白银?稠州银行践行“一村一品”助农理念,打造“共富乡村行”品牌,帮各村开设便民课堂、做公益直播。丽水缙云县“云端经济”发展得好,该行丽水分行就学习借鉴缙云县的思路,邀请来自浙江省内的20余位优秀服务站站长,参观直播产业孵化基地,学习了解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发展生态。截至今年7月,稠州银行已在浙江省多地开播“温州水产”“丽水青瓷”“畲乡泡笋”等助农直播20余场,山货土货的“出村进城”路变得更加通畅。

  科技赋能,浇灌致富田

  “回应民生所盼,不仅在延伸‘最后一公里’,更要发挥金融工具在兴业、强县、富民方面的专业所长。”该行乡村振兴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以金融服务站为锚点,推动融资服务精准下沉至具体产业。”

  释放大数据共同富裕效能,稠州银行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向涉农等薄弱环节倾斜资源。该行深化涉农信贷创新,基于数字化整村授信技术重点解决“三农”融资难问题。采取智能风控手段,稠州银行在申贷环节融合多域数据要素,评价模型更加精准、更具泛化、更有解释性。该行推出的“乡村振兴贷”实现“无抵押、纯信用”全流程线上办理,受到了农户们的欢迎。

  数字化风控体系在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下探利率,为农户争取了更多实惠。绍兴嵊州的桃形李有“江南名果”的美誉,是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桃形李种植定植后3年开始结果,培育6至7年才进入盛果期。种植前期,从土地承包、种苗采购,再到施肥、灌溉、养护、修剪都需要大量资金。金庭镇是当地桃形李的主要产区,稠州银行绍兴嵊州支行走访解了当地果农们的实际需求与困难,不少农户都表达了对资金短缺影响产量品质的担忧。“在详细考察当地果园情况后,我们着手定制金融服务方案。”该行客户经理说,“果农有技术、有经验,不能被资金‘卡脖子’。”很快,批量给予的10万元至20万元授信贷款,就如一场及时雨,点点滴滴落在了果园里。果农们扫取二维码,线上办理、提交贷款申请,短短3分钟就收到了审批结果。上半年,稠州银行绍兴嵊州支行在金庭镇下辖及周边村庄授信乡村振兴贷1700余万元,为150余户农户提供金融支持。越来越多果农的种植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2024年,金庭镇桃形李年产值超3亿元。

  构建消费金融体系对服务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丽水青田大路村的农村金融服务站,是稠州银行“一站一贷一圈”建设新模式示范站点。除了信贷“活水”外,“一公里便民支付圈”也是着力发展的方向。支付圈内,村民用微信、云闪付扫码支付,能享受满减、立减和消费券优惠,还能不出村购得油盐酱醋、大米等生活必需品。每月固定日期,大路村站长王圣平就在服务站开展优惠购活动,他布设数字人民币收单码牌,推广数字人民币进乡、进镇、进村,协助推进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建设。以王圣平所在的稠州银行丽水分行为例,到今年6月末,已建立农村商圈70余个,交易金额达3.8亿元,共为村民实现39446笔满减交易,减免金额超20万元。

  从“读书角”到“接送车”,从“技能班”到“销售桥”,稠州银行将服务深度融入乡村肌理。600余家农村金融服务站一头连着国家普惠政策,一头系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在促进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乡风文明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超百家服务站获当地公安、消防大队授予的示范窗口称号。

  “说到底,就是践行‘以义取利’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稠州银行客户经理方园说,“我们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点,让金融真正服务实体经济,服务老百姓的好日子。”

[编辑: 杨柳树]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40003 | 浙ICP备2024107310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