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选择西部,是想让青春不留遗憾”“哪里有任务,哪里就是我的‘战场’”……从杭州校园到裕民县雪山草原,中国计量大学2024届毕业生陈至立将“青春坐标”定格在祖国西北4000多公里外的边陲小城。
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县融媒体中心新媒体记者,他早已习惯24小时待命的节奏:或在暴雪里拍摄道路保障,或在晨光中记录田园播种,镜头里的每帧画面,都是他以青春践行“建设祖国”理想的印记。这份扎根西部的坚守,正是中国计量大学创新“全员化参与、全过程动员、全环境浸润”“三全”机制,助力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中国计量大学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作为服务西部发展、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重要抓手,以系统化举措打造立德树人新路径,引导青年学子在西部基层服务中锤炼本领、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近三年,该校累计选派50余名优秀学子赴西部开展服务,年均选派人数稳步增长,总人数位居浙江省属高校前列,不仅培育出“百位新疆青年推荐官”陈至立,还涌现出“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洪日媛、西部计划志愿者创新志愿服务项目获得者张福等一批先进典型,让青年学子的“西部梦”与学校的“育人责”紧密相连。

全员化参与,凝聚西部计划育人合力
学校以“全域协同”理念打破部门壁垒,构建起“党委统筹、团委主抓、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让西部计划从“单项任务”变为“全员行动”。学校将西部计划纳入学校中心工作,与高质量就业、人才培养等核心任务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校团委联合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建立“就业引航+西部服务”联动机制,安排专兼职团干部、毕业生辅导员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通过政策宣讲会、个性化咨询等形式,打通服务学生的“最后一公里”;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加强与志愿者的联系沟通和跟踪服务,落实长效关怀,在重要时间节点为志愿者邮寄节日礼包等,让远在西部的学子感受到母校温度。

全过程动员,打造贯穿式育人链条
学校遵循“早宣贯、重培育、严选拔”的思路,将西部计划宣传动员融入学生成长全周期,实现从“被动报名”到“主动参与”的意识转变。坚持从源头抓起,依托主题团日活动,采用情景演绎、朗诵演讲等多种形式,将“到西部去”的理念植入低年级学生心中,用鲜活案例激发学子家国情怀;做好跟踪培养精细化,对毕业班学生开展全覆盖就业意向摸排,建立“西部计划意向库”,依托学校“启明论坛”,发挥榜样引领的作用,定期组织往届西部计划志愿者开展“云分享+面对面”交流,分享基层工作经验、职业发展路径;坚持从严政治标准,设置校院两级资格审查,坚持“五好”标准和“五优先”原则,切实抓实“审核、笔试、面试、体检、公示”五个关键环节,高标准选拔志愿者。

全环境浸润,营造浓厚生态氛围
学校通过打造立体化宣传矩阵,让西部计划成为校园文化的“热话题”、学子心中的“新选择”。线上组建“西部计划答疑群”,实时解答政策疑问,线下开展优秀事迹报告会、西部项目推介会等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西部计划品牌影响力,2025年累计举办主题活动20余场,覆盖上千人次;利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打造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榜样、“学长学姐说西部计划”等系列栏目,制作原创宣传片《不被定义的青春》,全网累计浏览量数万人次,持续提升西部计划宣传效应;设计推出彰显学校特色的宣传载体——将校园吉祥物“量量”打造为西部计划专属形象,举办“青春绘西部”创意海报征集活动,收到师生作品45幅,通过校园橱窗、新媒体平台进行展示,让“计量蓝”与“西部红”碰撞出独特育人火花。
“西部计划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更是引导青年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生动实践。接下来,学校将持续优化‘三全’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政策保障+跟踪服务+成长支持’体系,推动更多量大学子带着专业本领、家国情怀投身西部建设,让青春在现代化建设中绽放绚丽之花。”该校党委副书记程刚表示。
通讯员 谢斌 刘鑫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