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北的青山绿水间,长兴县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不懈的创新探索,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振兴之路。建设银行湖州长兴支行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为这片土地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能,绘就了一幅幅“产业兴了解到潘先生的困境,支行迅速行动,上门为其量身定制了“乡村农担贷”解决方案,以国家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依托,通过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与银行风险共担,有效破解了涉农小微企业融资门槛高、抵押物不足的难题。很快,30万元贷款资金顺利到账。
“我一直以为大银行的信用贷门槛都是比较高的,没想到你们马上就办好了。这笔贷款对葡萄园的发展太有帮助了。”潘先生看着到账的资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资金用于新建大棚、精心养护,“阳光玫瑰”等优质品种在升级后的设施中茁壮成长,整装待发,驶向更广阔的市场。一颗颗甜蜜的葡萄,正实实在在地串起当地百姓的致富链。
“金瓜子”传奇
长兴县煤山镇东风村是远近闻名的“吊瓜子之乡”。当村民棚架上青绿色的吊瓜逐渐转黄、裂开,便宣告着一年一度吊瓜子丰收季的到来。吊瓜子的药用价值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如今已从药辅用品华丽转身,成为东风村构建完整产业链的核心,覆盖、乡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
“小葡萄”致富
走进长兴县和平镇便民桥村的葡萄园,只见一串串晶莹剔透、颗粒饱满的葡萄错落有致地缠绕在藤蔓上,浓郁的果香沁人心脾,传递着丰收的喜悦。近年来,全县葡萄年产量已突破6万吨,年产值超5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甜蜜果”,唱响了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重头戏”。

然而,产业的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对于农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潘先生来说,甜蜜事业的背后也曾面临成长的烦恼。在经营扩展期,前期投入大、回款时间长导致的资金缺口,成为扩大生产、提升品质的“老大难”。就在潘先生为资金周转发愁之际,支行的“送金融服务进乡村”活动带来了及时雨。农业、食品、医药、保健品等多个领域,全村种植面积达数千亩,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特色产业。
东风村的吊瓜子之路也历经坎坷。在产业濒临困境之际,东风村带头人温书记没有放弃,积极寻求科技支撑,与绍兴农科院展开合作,成功研发出抗病性强、品质更高的新一代吊瓜子品种,带来了产量和产值的双提升。产业复苏后,温书记采取了“农户种植,企业收购加工”的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提升附加值。但新的挑战随之而来:面对当地众多农户和庞大的种植量,季节性集中收购所需的巨额资金成为推动新模式发展的“绊脚石”。
时刻关注当地产业发展的煤山支行伸出援手,经过多次深入东风村调研,与村民、村委建立紧密联系,迅速行动,高效对接,在一周内为该村成功办理了“抵押快贷”,并给予了优惠利率。支行充分理解农产品收购的季节性特点,还与温书记商定了在旺季回款后集中还款的方式。
这笔资金的注入,彻底打通了吊瓜子收购的“最后一公里”,“农户种植,企业收购”的支柱模式得以稳定运行。不仅如此,支行还助力该村建设观光采摘相结合的农旅项目,进一步推动当地人文发展和生态效益提升。如今,小小的吊瓜子已带动东风村超85%的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赋能小“莓”好
煤山镇上煤山村的张先生以大棚果蔬起家,主打纯天然、绿色健康概念,初期吸引了众多顾客。但是,技术落后导致冬季能耗高、维护成本大、光照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使得农场经营一度陷入停滞。
一次偶然的聚会,张先生结识了同行李总,了解到先进的大棚支撑材料和覆盖膜(热镀锌钢管、PO膜)对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重要性,果断进行了更换。尝到甜头的他还计划升级自动化辅助系统(如滴灌带、补光灯),以彻底解决痛点、提升竞争力。然而,前期投入尚未回本,升级改造的资金缺口成了他面前的新难题。

转机源于支行客户经理的一次上门走访。在交谈中,客户经理敏锐地捕捉到了张先生的资金需求,向其推荐了建行“小微快贷”产品,并详细介绍了其手续简便、利率优惠的核心优势,双方一拍即合。不到一周,贷款资金便顺利批复到账。有了这笔关键资金的支撑,张先生不仅如愿为农场大棚增设了滴灌带、补光灯等自动化设施,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抗风险能力,还大胆开辟出一块全新的“草莓大棚”,策划采摘活动吸引顾客。升级后的农场焕发新生,客流量大幅提升,收入节节攀高,成为支行支持农户创新求变的鲜活案例。
通讯员 莫珺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