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政策框架引领下,中国证监会及行业自律组织系统性部署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举措。近期,证券公司又迎来一个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核心的新评价维度——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中证协”)在官网发布通知,发布了《证券公司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专项评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评价办法》)。
《评价办法》共包括14项代表性评价指标,从不同维度综合考核证券公司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质效。分析人士认为,《评价办法》是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专项考核机制,引导证券公司切实将资源投入到国家战略重点领域,同时,强化风险防控与行业高质量发展。
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自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出以来,关于资本市场如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顶层设计逐渐清晰,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措施相继出台。
今年2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其中,着重提出要加强行业机构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务能力,督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端正经营理念,加强组织管理和资源投入,因地制宜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8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的决定》,修订稿授权中证协对券商的功能发挥情况进行专项评价。
在此背景下,中证协根据中国证监会有关工作部署,为进一步压实证券公司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主体责任,完善相关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组织起草了《评价办法》。
中证协表示,《评价办法》的起草主要遵循三大原则,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一是聚焦重点,动态优化。按照稳起步原则,聚焦核心业务、突出功能作用,综合考虑行业代表性、指标成熟度、数据可验证性等因素选取评价指标,以提高评价工作质效。后续将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指标体系和评价工作。二是加强统筹,做好衔接。《评价办法》与协会现有社会责任、债券执业质量、数字化能力成熟度等专项评价做了统筹衔接,各有侧重,以减少重复评价,并减轻公司报送负担。三是综合评价,公平客观。评价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涵盖金融“五篇大文章”各领域,基于重要性考量和行业实际,科技金融指标相对丰富、权重相对较高。同时,在指标设定、计分标准等方面综合考虑不同类型公司资源禀赋差异,鼓励各类行业机构积极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
科技金融赋分最高
从主要内容来看,《评价办法》共二十五条,分为总则、评价指标与计分方式、评价实施与结果运用、附则四章,并附专项评价指标。在评价程序、结果运用等方面的规定与中证协现有的其他专项评价总体保持一致。在评价指标方面,主要由定量评价指标、定性指标及附加项构成,通过14项代表性评价指标,从不同维度综合考核券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质效。
在定量指标设置上,《评价办法》针对金融“五篇大文章”的不同领域,设立了细致且具有针对性的考核标准。
其中,作为重点考核领域,科技金融指标共赋分50分,体现出监管对于科技领域的高度重视。具体指标包括科技创新债券承销金额及数量、科技型企业股权融资金额及数量、科技型企业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金额及数量、证券公司另类子公司直接投资于非上市非挂牌的科技型企业金额、证券公司私募子公司管理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投向科技型企业的金额。
这些指标从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并购重组到直接投资,全面覆盖了券商服务科技型企业的各类业务模式,引导券商加大对科技领域的资源投入。
今年上半年,多家上市券商持续做好科技金融方面的工作。例如,第一创业证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5亿元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全资子公司一创投行2025年上半年承销科技创新公司债券73.11亿元;控股子公司创金合信积极布局科技创新主题公募基金,截至2025年6月末,相关基金存续规模近50亿元。
定性评价指标聚焦机制建设
在《评价办法》中,绿色金融指标赋分10分,具体包括绿色债券及低碳转型债券承销金额及数量,主要反映券商对绿色低碳转型活动的融资服务情况。
普惠金融指标同样赋分10分,具体包括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及中小微企业债券承销金额及数量、民营企业债券承销金额及数量,旨在考核券商对普惠领域及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情况。
养老金融指标赋分10分,具体考核指标为代销个人养老金产品规模。数字金融指标赋分10分,具体包括证券公司数字化能力成熟度与证券科技类奖项情况,主要反映券商数字化能力及业务创新情况。
《评价办法》中的定性评价指标则聚焦券商机制建设和业务资源的持续投入情况。其中,机制建设指标重点关注是否将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纳入经营发展战略,是否规范建设相关领域专业化组织架构体系,是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尽职免责制度。
中证协表示,下一步,将做好《评价办法》实施工作,根据评价试行情况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根据监管部门和会员单位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研究优化评价指标和工作机制,更好发挥专项评价的激励约束作用,引导证券公司更好发挥功能性,推动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