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全国科普月期间,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科协精心策划、统筹推进,联合多方力量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从前沿科技探秘到传统农业文化传承,从校园课堂互动到广场大众体验、校外实践感知,多样化的活动为庆元青少年及市民搭建了接触科学、感知科学的广阔平台,让科学的种子在菇乡大地悄然扎根、孕育生长。

前沿科技进校园,点燃科学探索热情
9月10日,丽水市科协携手庆元县科协,邀请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潘春洪、何林、石磊三位专家走进庆元6所学校,带来了精彩绝伦的科普主题课。三位专家深耕各自领域多年,深谙青少年认知特点,将复杂高深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围绕人工智能展开,潘春洪老师从“语音助手如何听懂指令”到“机器人怎样‘看见’世界”,层层递进拆解AI奥秘;何林老师循着钱学森先生的人生轨迹,深情讲述他放弃国外优渥生活、毅然投身祖国“两弹一星”事业的感人故事,让孩子们在榜样力量中厚植爱国情怀;石磊老师则借助丰富的航天照片与视频,将“天宫”空间站、“神舟”飞船的故事娓娓道来,让遥远的航天梦变得鲜活可触。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是石磊老师第三次来到庆元,她对庆元学生的专注好奇与敏捷思维赞不绝口,更对当地重视教育、重视科技的态度高度认可。

课堂上,孩子们全程专注投入,举手回答问题时踊跃积极,“这是人脸识别技术!”“AI写的诗很华丽,但古人的诗更有韵味!”师生间的精彩互动让课堂氛围热烈非凡,在答疑、小游戏等环节中,热爱科学的种子不知不觉在孩子们心中生根。课后,孩子们围着老师分享收获,“祖国太厉害了!”“我以后也要当科学家为祖国作贡献!”稚嫩的话语里满是激动与向往。

广场科普接地气,拉近科学与大众距离
“快看!飞机飞起来了!”“是葫芦娃!”9月13日,庆元县市民广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早早赶来,争相体验这场家门口的科技狂欢。

庆元县科协打破了科普场景的局限,让科学知识走出校园与场馆,走进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活动现场设置了多个特色科普展区,涵盖健康生活、应急避险、现代农业等与市民息息相关的领域。在健康科普区,志愿者详细介绍合理膳食、科学健身的方法,解答市民关于常见疾病预防的疑问;应急避险区通过模拟场景演示,教大家在地震、火灾等突发情况下如何正确自救互救;现代农业区,来自浙江庆元香菇科技小院和博士创新站的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现场讲解“科技种植秘籍”。

活动中,互动体验环节人气高涨。浙江省科普教育研究院、浙江光电子研究院及浙师大专家,带来满满“黑科技”。各类造型的飞行器表演:葫芦娃、太空人、滑翔机等轮番升空,灵动的姿态引得孩子们连声欢呼,家长们也纷纷掏出手机记录精彩瞬间。机器狗、机甲战车、马德堡半球实验、3D打印等科学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直观感受科学的奇妙。不少带着孩子前来的家长表示,这样的广场科普活动很有意义,既能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知识,也能帮成年人解决生活中的科学困惑,希望以后能多举办类似活动。

传统智慧焕新彩,感受农遗科技魅力
9月17日,丽水市科学、庆元县科协联合相关单位,在庆元县香菇博物馆开展了以“探秘林菇共育系统体验菌菇全链创新”为主题的科普体验活动,35名庆元县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沉浸式感受“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的独特魅力。

活动伊始,同学们在专家与老师的带领下,聆听香菇历史讲解、参观菌类标本,初步走进“香菇王国”。庆元县食用菌产业中心副主任吴荣现场展示“剁花法”非遗技艺,伴随着悠扬的菇民戏曲,千年香菇文化的深厚底蕴扑面而来,让孩子们直观感受传统农业智慧的博大精深。

“我知道了‘剁花法’是吴三公发明的,还看了超精彩的菇民戏!”学生张馨怡兴奋地分享道,她表示会把学到的知识告诉小伙伴,邀请大家一起来博物馆探索。

随后,庆元县食用菌产业中心的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的生态原理与现代菌菇产业链的创新成果,互动问答环节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林菇共生”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解。“老师的问题我都能答上来,还拿了4个奖品呢!”对香菇知识早已有所了解的学生叶铭昊成就感满满。

在最受欢迎的“菌菇与我们的生活”体验环节,同学们通过观察不同形态的香菇产品、品鉴香菇脆片与香菇酱,直观了解食用菌加工技术;最后,大家亲手制作菌菇包并带回家,计划记录菌菇生长全过程,在实践操作中培养科学探究习惯。

本次全国科普月期间,庆元县科协通过校园、广场、场馆多场景联动,以讲座、体验、互动等多样化活动形式,将前沿科技、生活常识与传统农业文化有机结合,既让偏远地区的孩子触摸到前沿科学、聆听科学家故事,也让市民近距离感受科学的实用性,更推动了农业文化遗产的普及与传承。下一步,庆元县科协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持续开展更多优质科普活动,让科学的光芒照亮更多菇乡人的生活,为培养具备科学素养、热爱祖国与家乡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通讯员 夏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