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产业  -> 正文

香榧酯具有抗肿瘤、调节神经、抗HIV病毒、抗虫等功效!有望成为香榧产业高值化发展的“金钥匙”

2025年10月14日 18:32:33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陈胜伟

  “香榧酯有望成为推动香榧产业高值化发展的‘金钥匙’,产业化应用潜力巨大。”近日,浙江农林大学森林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宋丽丽表示,基于现有研究,在生物医药延伸方面,结合香榧酯对β-淀粉样蛋白沉积的抑制作用,药企可布局阿尔茨海默病预防性药物研发,开发神经保护药物先导化合物;可研发天然抗菌剂,替代化学防腐剂用于创伤敷料或食品保鲜,契合“减抗”政策趋势。在美妆个护创新方面,可联合冻干技术开发香榧酯精华面膜,主打“植物神经酰胺”概念,研发高端抗衰产品,溢价空间较普通护肤品高出3~5倍。近年来,由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吴家胜领衔的香榧研究团队发现,香榧之所以具有多种显著功效,核心在于其含有香榧酯等一系列关键活性成分。

  香榧酯是一种三环二萜类化合物。二萜类化合物因结构多样、天然分布广泛且生物活性显著,已成为功能性天然产物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香榧作为药食同源的特色经济树种,是已知唯一可提取香榧酯的植物。作为决定香榧功效的核心物质,香榧酯具有抗肿瘤、调节神经、抗HIV病毒、抗虫等多重作用,在健康食品、生物医药、绿色农业等领域应用潜力巨大,或将彻底改变香榧“传统坚果”的产业定位,为其带来产业升级的历史性机遇。

  宋丽丽介绍,二萜类化合物是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活性,代表性药物包括抗肿瘤剂紫杉醇、冬凌草甲素、巨大戟醇,抗炎成分丹参酮与穿心莲内酯,以及心脑血管保护剂银杏内酯等。作为三环二萜类化合物,香榧酯同样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在抗病毒领域,其对HIV-1病毒具有独特作用机制,具备成为新型抗HIV先导化合物的潜力;在杀虫领域,我国专家开发的含香榧酯复合杀虫剂,可有效防控松材线虫病,缓解“松树癌症”导致的针叶褐变与植株死亡;在抗寄生虫领域,香榧酯对克氏锥虫的抑制活性优于参考药物硝苄咪唑;在抗肿瘤与神经调节领域,其对实体瘤细胞株的活性强于参考药物依托泊苷/顺铂,对白血病细胞活性较弱,且相关实验证实其具有作为神经调节剂的潜力。

  浙江农林大学相关专家建议,可通过“上游突破、中游整合、下游营销”的策略,推进香榧高值化利用的产业化进程。上游环节,需筛选香榧酯含量比较高的优质品种,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实现定向育种,同时完善绿色提取工艺,提升香榧酯提取效率并降低成本;中游环节,可建立跨产业联盟,推动香榧加工企业与药企、化妆品企业联合攻关,解决产品稳定性难题,开发香榧酯系列产品;下游环节,可通过“地理标志+专利”双背书,强化“中国特有成分”标签,打造区域公共品牌。

  据《2024中国植物成分白皮书》显示,神经保护类天然成分市场规模年均增长23%。浙江农林大学香榧团队专家预测,若香榧酯终端产品市场渗透率达到5%,相关衍生品市场规模可突破80亿元,直接带动产区农户增收。

[编辑: 杨柳树]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40003 | 浙ICP备2024107310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