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业大厅的中央,一张六尺见方的棕色桌子周围,坐满了人。它是整个厅堂最忙碌的“中枢神经”——一个集咨询、受理、办理于一体的线上(快捷)服务区。
“以前得站着填单,现在能坐着办,轻松多了!”一位刚办完业务的客户满意地说。她手中的单据被大堂经理接过,短短几秒,一份清晰的电子回单便已发送到她的手机。这张桌子的出现,悄然取代了传统的填单台和大堂经理桌。取而代之的,是一张桌子。桌上竖立的排队取号、企业微信、建行生活的二维码,将线下客户无缝对接到建行线上数字世界。
大堂经理小李熟练地围着桌子“转”,引导着客户:“办理现金业务请扫这个码,非现金业务我来帮您。注册建行生活APP还能领取权益呢!”这看似简单的“转”,实则重塑了整个厅堂流程,将“线上取号-客户识别-线上分流-流量转化”的营销服务链条完美融合。
如今,这张“中心桌”已成为服务转型的关键支点。数据显示,该行到店客户线上取号率达到90%以上,大幅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企微场景码添加率达34%,为后续精准服务与触达打下基础;手机银行同步率超过25%,快捷支付同步率更是高达88.43%,显示出客户对数字化服务的高度认可。与此同时,建行生活APP的行外获客同步率也达到55.17%,不断拓展服务边界,吸引更多新用户走进建行的生态圈。
支行行长也会时常站在这里,他说:“谁站在这里,谁就是大堂经理。客户需要的是服务,不是你的职务。”这句话点出了这张桌子打破了岗位的壁垒,优化了劳动组合,提升了大堂的营销能力。
“一桌接入、联动营销、综合解决”是这张桌子最大的意义。客户不再需要在不同柜台间奔波,而是由一个团队、一张桌子、一个流程来服务。
当大堂经理围着桌子转,转走的不仅是繁琐的业务流程,更是拉近了建行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在这里,“快捷、温暖、高品质”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一个客户都能感受到的快捷、舒适的体验。
这张桌子,正默默改变着建行柜面业务的格局,也悄然改变着客户心中对建行服务的想象。
通讯员 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