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19日,2025年全国大学生标准化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在中国计量大学成功举办。来自高校、研究院、行业、企业等领域的评审专家组,承办单位代表、参赛选手、指导教师等共计400余人齐聚现场。

本届大赛于4月启动,分为区域赛和全国总决赛两个赛段。赛事涵盖本研标准化、本研非标准化、高职三大常规赛道,设定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智慧城市标准化、数字经济标准化等六大推荐主题;此外,还设立了“数据要素与AI标准化”“物品编码标准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文旅标准化”三大专项赛道以及“一带一路”国际赛道。大赛吸引了国内及“一带一路”国际赛道132所高校、757支队伍、5000余名师生报名参赛。经区域初赛、复赛选拔推荐,最终来自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81支队伍进入全国总决赛。
经过精彩激烈的答辩比拼,六大赛场共产生特等奖2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38项,同时评选出“见微知著奖”“最佳调研奖”单项奖各1项。大赛特等奖分别由广东理工学院《肇庆土特产高质量发展应用推广指南》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运输服务管理规范》项目团队获得。

中国计量大学本次共有107支队伍、600余人报名参赛,参赛团队在决赛中斩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特别是在专项赛道成绩突出,《石质文物病害图示标准研制》《基于GS1标准的医疗药品适老化编码设计与场景应用实践》以及《数据要素交易平台参考架构和技术要求》三项参赛作品分别斩获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文旅标准化、数据要素与AI标准化、物品编码标准化三大专项赛道第一名。
由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大学、广州大学等学校学生组建的“标以致用”项目团队,聚焦数据要素交易领域标准化建设痛点,经多轮技术论证与架构优化,其项目斩获数据要素与AI标准化赛道一等奖。来自浙江大学的队长朱则鹏表示:“我们的选题既贴合全球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方向,也瞄准了国内数据交易合规化、高效化的现实需求。在备赛过程中,团队从架构设计到技术参数敲定,每一步都让我更清晰认识到统一标准对数据安全交易、价值释放的核心作用。更有意义的是,这段经历让我们掌握了数据领域标准化建设的方法论,未来我们希望将研究成果进一步落地,为推动国内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深化国际数字领域合作贡献青年力量。”

“本届赛事选题精准聚焦‘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等构筑国家未来竞争力的核心领域,各参赛队伍所展现出的战略视野、创新精神和标准化专业能力让人印象深刻。青年学子们的在标准化领域内的卓越表现,让我们对中国未来在这些关键领域的发展充满信心与期待。”评审专家组代表,物产中大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朱海洋表示。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标准化研究所所长李敬东对参赛项目赞誉有佳:“在文旅赛道中,14个参赛队伍各显神通,充满了青春智慧。石质文物病害项目精微地观照文化遗产保护细分领域,几近专业视角;肇庆裹蒸项目精准地规定非遗品手作和蒸煮程序……不同的队伍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努力以标准化来对接文明传承和当下生活,以规范来提升标准文件水准与效能。”

大赛组委会还邀请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秘书长姚歆、中欧消费品安全提升项目组产品安全高级专家邓云为大会作《国际标准化新挑战与新突破》《欧盟消费品安全法规与标准体系》专题报告。
“中国计量大学作为市场监管领域唯一的本科院校,始终坚持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专注培养高素质标准化人才。我们举办全国大学生标准化奥林匹克竞赛,旨在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全国高校在标准化领域的交流互鉴,共同普及标准化理念、提升标准化应用能力,为我国标准化事业的长远发展注入青春动能。”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王新庆说。
据悉,全国大学生标准化奥林匹克竞赛自2021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五年来,赛事规模与影响力持续攀升,累计吸引参赛学生1万余人。本届大赛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指导,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计量大学、全国标准化大学联盟主办,故宫博物院文保标准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标准化研究所、中国条码技术与应用协会、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协办,中国计量大学质量与标准化学院与中国计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共同承办,并通过线上图片直播同步呈现,单日点击量突破26万人次。
通讯员 陈义龙 楼超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