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科技金融网  ->  创新  -> 正文

这场全球性学术会议,关注SAR技术转化密码

2025年10月27日 16:38:00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作者:周钰翔

  10月2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SAR会议(CISS2025)开幕式暨第四期“科学咖啡馆”活动在义乌举行。作为会议核心平行议程,本次活动以“解码SAR技术转化密码:从卫星载荷到民生应用”为主题,汇聚近200位全球SAR领域专家、政企代表及科技工作者。

  金华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杏蓓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曹喜滨领衔专题报告,金华市科协党组成员孔春林,义乌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钟出席,共探技术与义乌产业的深度融合之路。

  活动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陈筠力主持。王杏蓓在致辞中点赞义乌发展活力:作为金华高质量发展领头羊,义乌不仅是联合国认定的“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数字贸易成果更亮眼——前三季度进出口预计破6800亿元,跨境电商超1300亿元;10月新开业的义乌全球数贸中心,以125万㎡规模承载3700余家商户,落地13项AI应用,构建“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数字贸易新生态。王杏蓓说,金华正推进“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建设,义乌作为核心引擎,对高精度空间信息服务需求迫切。SAR技术“穿透云雾、全天时作业”的优势,在义乌国际陆港监测、跨境通道保障、浙中地质灾害预警等场景潜力巨大。“期盼专家挖掘义乌产业潜力,科协系统将积极搭建‘产学研用’平台,为成果落地保驾护航。”

  会上,航天八院副院长高波、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姚如贵等主办方、承办方代表致辞,呼应技术与地方需求融合的核心方向。

  作为活动核心环节,曹喜滨院士致欢迎辞并发表专题报告。他将SAR技术比作洞察地球的“皇冠明珠”与“慧眼”,阐释其多重价值:是地质灾害“预警先锋”,以毫米级精度筑牢防灾线;是海洋与极地研究“坚实支柱”,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关键数据;更是自然资源管理“精明管家”,支撑多场景可持续决策。谈及中国贡献,曹院士提及“高分三号”组网、“陆探一号”等成果,强调全球合作重要性。面向未来,他点明两大趋势:SAR与AI、大数据“智慧共生”,让技术从“看得清”到“看得懂”;向多基地、网络化“范式演进”,虽需攻克系统协同难题,但创新空间广阔。“希望专家与义乌产业精准对接,让SAR技术在这片热土扎根结果。”

  本次活动由金华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西北工业大学主办,是CISS2025与地方产业衔接的关键载体,更是义乌科协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实践,搭建起高端学术与义乌本土产业的对接通道,让“高精尖”技术匹配地方需求。活动落幕,SAR技术赋能义乌的序幕拉开。未来,义乌科协将持续当好“科技红娘”,聚焦本土需求、链接全球资源,推动更多成果在义乌转化,为城市数字化转型、产业升级注入科技动能,助力义乌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 周钰翔

[编辑: 王姝]
(本文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 科技金融时报
举报电话:0571-87089618 | 地址:杭州市文一路115号 | 法律顾问:北京京师(杭州)律师事务所陈佳律师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240003 | 浙ICP备2024107310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13724
Copyright © 2014 kj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