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渐起,又闻菊香,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为丽水这座山水之城增添了浓浓的敬老温情。在寒潮来袭之际,一份来自温州银行丽水分行的暖心守护,正通过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馄饨、一场场深入浅出的反诈宣讲、一次次社区门前的健康义诊,悄然送达老人们的心坎上。这个重阳节,该行将金融服务的镜头,精准对焦“银发族”的生活日常与情感需求,以一系列多维、创新的惠民活动,让金融不再是柜台前冰冷的数字,而成为了可以品味、能够感知、触手可及的温暖陪伴。

暖心相伴:一碗馄饨里的金融温度
“阿姨,刚煮好的馄饨,您慢用,小心烫,吃完觉得好还可以再添……”在温州银行云和支行的营业大厅里,工作人员细心叮嘱着前来办理业务的老年客户。近年来,该行“Hi有好市”小食铺已成为厅堂里固定的特色活动,通过创新采用“厅堂内+厅堂外”双线并行的模式,既为办理业务的客户提供暖心服务,又主动走向街头,将温情传递给过往市民。一碗小小的馄饨突破了传统金融服务边界,将营业场所拓展为社区情感纽带,将金融服务融入生活场景。

精准守护:一次宣讲中的金融防线
“各位叔叔阿姨,现在一些所谓的‘高息理财’、‘以房养老’项目,表面收益诱人,实则暗藏陷阱……”在遂昌县平昌广场的重阳节宣传现场,温州银行遂昌支行金融宣讲员正用当地方言,耐心讲解常见诈骗手法。针对老年群体金融知识相对薄弱的特点,该行聚焦“非法集资”“养老骗局”等风险领域,通过发放折页、现场答疑等方式,用通俗语言剖析“高息理财”“保健神药”等真实案例,帮助老年人直观认知金融风险。除了在城镇中心,分行还定期组织宣传队伍深入农村大院,以“摆摊设点、悬挂横幅、促膝交谈”的形式,深入浅出地阐释反洗钱核心知识,用方言揭穿洗钱惯用伎俩,为老年群体筑牢资金安全防护网。

温暖侨乡:一场活动的金融温度
在青田县月湾湾社区活动现场,温州银行青田支行工作人员正热情陪伴留守老人参与活动。这是该行联合青田县沫岩餐厅及社区开展的集文艺表演、书法赠礼、趣味游戏和爱心餐于一体的重阳节关怀服务。活动现场,趣味套圈区欢呼不断,让他们在收获欢乐的同时,也感受到银行与社会各界的暖心关怀,支行巧妙将节日祝福嵌入多元活动,构建起“服务+陪伴+关怀”的温情模式。活动期间,支行志愿者还与县老干部局慰问了离休老干部,这种跨界联动不仅将温暖与实惠送至侨乡老年人身边,更在温馨氛围中传递了社会关爱,深化了老年人对银行的认可,彰显了温州银行作为民生伙伴、践行社会责任的积极形象。

模式创新:一方厅堂内的金融课堂
立足网点厅堂这一金融服务主阵地,温州银行丽水分行着力创新服务形式,精心打造“沉浸式”宣教场景,推动营业场所由单一的“业务办理点”向多元的“金融安全教育阵地”转型升级。在县域网点厅堂,一场“老友记-反洗钱侦探007”剧本杀活动吸引了众多老年客户。老人们通过扮演“侦探”,在精心设计的剧情中亲身体验“保健品诈骗”“高息集资建厂”等骗局,在实践互动中掌握反诈技巧。“骗子许诺高回报投资建厂,这分明是非法集资!”王阿姨现场“破案”后,主动与同伴分享识别经验,教学效果显著。该创新模式已在云和、松阳、缙云等支行网点广泛推广,各网点通过“情景演绎+微课堂”形式,结合AI新型诈骗等热点案例,生动揭示“冒充熟人”“代理退保”等诈骗套路,让厅堂变身为寓教于乐的“反诈剧场”。通过在标准化服务中融入社交与人文元素,成功打破传统宣教单向传输的局限,让金融知识传播更具趣味性、互动性和感染力。

乡村送暖:一次走访中的金融牵挂
夕阳映照下的松阳县村落,温州银行丽水分行的工作人员正提着装有米、油、盐等生活物资的“暖心礼包”,叩响一户户老年村民的家门。“阿婆,重阳节到了,我们来看看您,祝您身体健康!”在缙云县的乡间,类似的温情场景也在同步上演。银行工作人员不仅将生活必需品送到老人手中,更坐下来与他们唠家常,关切地询问日常起居与身体近况。在亲切的交流中,工作人员顺势用本地方言讲解了“冒充社保人员”“扶贫项目诈骗”等针对乡村老年人的常见骗局,耐性协助老年村居学习掌握常用的数字金融手段,尝试弥合数字鸿沟,将实实在在的生活关怀与及时管用的金融守护,一并送到了银龄客户身边。

 
 
通过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金融宣传与惠民活动,温州银行丽水分行精准聚焦老年客群需求,创新服务模式,深化多方协同,持续丰富金融服务内涵,致力于提升老年群体的金融素养与风险防范能力,营造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在实践中探索出“有温度、有精度、有深度”的普惠金融发展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