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创新领域,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令人振奋,却因不了解真实临床需求而难以落地;初创企业拥有技术创新,却因缺乏验证场景而举步维艰。”日前,树兰SATOL孵化器(以下简称“孵化器”)总经理马森军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这番话,道出了医疗创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核心痛点。也正是基于对这种行业“断点”的深刻洞察,树兰医疗集团打造了一个以临床真实需求为核心驱动力的创新孵化平台——树兰SATOL孵化器。
“SATOL”这个名字,源自世界生命科技大会的英文缩写。这个汇聚全球顶尖医学科学家、临床专家和产业领袖的大会,为孵化器注入了“汇聚全球智慧、激发医疗创新”的基因。在这里,孵化器不仅是创业企业的物理空间,更成为连接前沿学术、临床实践与产业转化的桥梁,让先进的科学技术能更高效地走向临床、造福患者。

“三位一体”的创新闭环模式
树兰SATOL孵化器深度聚焦生命科技、智慧健康、药品器械及健康管理四大领域,目前园区产业集聚度已超过90%,构建了高度协同的内生创新生态。
在这里,入驻企业不仅是空间上的邻居,更是产业链上的天然伙伴,形成了研发与数据的双循环体系。马森军介绍,健康管理板块产生的真实世界数据,持续反哺生命科技企业进行研发优化;智慧健康领域的智能硬件则为各板块提供数据赋能。

科研孵化、基金投资、社群服务是孵化器主要的三大业务板块,这三个相互赋能的业务板块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创新闭环。
在科研孵化方面,孵化器展现出了前瞻性和主动性。“我们不会坐等项目上门,而是主动出击寻找优秀人才。”马森军表示,团队会定期查阅国内外顶尖期刊,发现具有突破性研究成果的科学家后,就会主动建立联系,推动他们的学术成果进行临床转化。这种主动式孵化不仅体现在人才引进上,更体现在资源共享方面。孵化器与入孵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平台,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先进实验设备及检验场所,大幅降低了初创企业的研发门槛。
在基金投资领域,树兰俊杰资本旗下的科技基金已经完成了包括一支种子基金和两支VC基金的建设,形成了覆盖企业发展全周期的投资体系。“当项目还处于种子阶段,我们会用种子基金为其提供启动资金,这个阶段的投资其实带有公益属性。”马森军告诉记者。这种具有前瞻性的投资理念,使得许多在基因检测、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的创新项目得以破土而出。
以杭州阿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这家处在非蛋白致病物质降解新赛道的企业,在发展初期遇到了资金紧张的问题。孵化器首先通过树兰俊杰资本向其进行了近千万元的天使轮投资,并在后续发展中引荐红杉中国领投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持续推进基于ATTEC技术的新一代蛋白降解剂药物的研发工作,包括升级药物靶点筛选系统,扩充研发专业团队等。
获得资金支持后的阿泰克发展迅速,其ATTEC小分子胶水筛选技术平台目前已能做到高通量、低成本完成靶点筛选,研发进度位居全球前列,并已吸引国际顶级制药企业抛来合作的橄榄枝。
社群服务作为孵化器的第三大支柱,由世界生命科技大会、SATOL生命科技创新创业大赛、SATOL未来医学科技领袖营三个部分组成。“我们举办这些活动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搭建起资本与项目之间的桥梁,增加它们沟通交流的机会。”马森军表示,“这对我们来说是完全公益的。”据介绍,这些活动邀请了知名投资机构合伙人、行业龙头企业领袖等担任课程导师,帮助创业者重新审视企业发展路径。
“医-研-产”深度融合的独特优势
与其他生物医药孵化器相比,树兰SATOL孵化器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其构建的“医-研-产”深度融合的闭环生态。这种优势不仅仅是理念上的创新,更是每天都在发生的实践。
“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离医院最近、离临床最近、离真实医疗需求最近。”马森军强调。在这里,医生在一线诊疗中遇到的痛点,可以迅速成为研发企业的创新方向;企业的产品和技术,也能第一时间在真实的临床场景中得到验证和迭代。这种“最后一公里”的距离优势,极大地缩短了产品转化路径,降低了企业试错成本,真正做到了“创新不离临床,研发不离需求”。

树兰医疗集团作为坚实的后盾,为孵化器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资源支持。入驻项目可以直接对接树兰医院的临床科室和专家团队,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验证技术并开展研究,同时还能获得树兰医疗集团强大的院士及临床专家网络支持,这些专家为创业企业提供从技术方向判断到产品规范制定的全程指导。此外,依托世界生命科技大会等国际平台,创新团队能够站在全球视野推进研发与布局,实现国际化发展。
在树兰SATOL孵化器的培育历程中,杭州亦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长故事颇具代表性。亦坚生物专注于痛风适应症的一类创新药研发。在其产品完成核心药学研究、即将进入临床前评价的关键阶段,孵化器主动为其对接了树兰(杭州)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陈桂玲主任。
凭借在临床研究注册申报与实施方面的丰富经验,陈桂玲主任从药品审评要求出发,为创始人徐愿坚博士系统梳理了从临床前研究、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到未来临床试验(I、II、III期)以及最终上市注册申请(NDA)的全周期法规路径与技术要点,明确了各阶段的研究重点与材料规范。
同时,为加速研发进程,孵化器还精准对接了多家符合《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资质的机构,为其开展系统、规范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提供了关键支持,为后续顺利提交IND申请并启动临床试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系统化的赋能,孵化器成功将实验室里的一项项技术突破,培育成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实体。截至目前,树兰SATOL孵化器已累计培育了近60家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企业,其中涌现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更培育了规上企业1家、准鲲鹏企业1家、拟上市企业1家。
马森军表示,未来的树兰SATOL孵化器将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间,而是朝着更加数字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形成,“它会作为一个综合的组织平台,围绕医疗领域技术的变革,探索生命科技的前沿,朝着共享共生的方向发展。”
(记者 陈路漫)



